家长当然都希望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有个稳定的工作。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学习成绩足够支撑他上一个好的学校。
所以家长在孩子上学期间,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排在首位,其他的都靠边站。
妈妈总是要求孩子“考第一”,孩子家长都焦虑
邓秋的孩子今年上5年级, 生了一个家里的独生子以后就不打算再要孩子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在这种普通人家,改变将来人生道路的方式只有学习,所以邓秋就很关注孩子的成绩,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拿个第一名回来。”
“不用跟我说谢谢,想报答我就考个第一回来。”“想要玩具?下次考第一名,妈妈就给你买。”“考试成绩出来了,这次成绩不理想,正确下次考第一。”
邓秋总是对孩子给予厚望,觉得考第一就是最好的事情,将来也一定能生活的很好。让孩子成为第一名,邓秋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是她却没想到自己的孩子面对成绩有多焦虑。
但是凡事保持第一名,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第十名效应:考试第十名的孩子,往往是人生赢家
第十名效应的大概意思是,孩子考试成绩稳定的维持在第十名,在结束学业以后,孩子还能保持优秀并且出人头地。
“第十名”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阈值,孩子成绩有起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第十”这个概念可以扩充到排名5-15的学生。
作家林清玄在提出“7-17名的学生,将来更有出息”这句话,得到了许多人的共识,之后“第十名效应”出圈火了起来。
白岩松也说过,不让自己的孩子考第一,不然就打断他的腿。可见争第一,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
不少的科学家、成功的商人年轻时都不是“第一”,他们能成为领域中的专业人才,靠的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第一名”没有的特质。
为什么“第十名”总是比第一名更容易成功呢?
有研究表明,小学时常排在7-15名的同学,进入中学后,他们名次都有上升,而且81%的学生都有进步。
第十名和第一名,压力值不同
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第一名总是被关注的对象,老师和家长都会给孩子很多期望,这种期望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很大的压力。
第十名和第一名,课余时间的掌握不同
第一名被赋予着学习的厚望,课余时间也在钻研学习,只研究课本上的东西;第十名课余时间有时间多看一些课外书,补充课外知识,知识面更广。
第十名和第一名,社交娱乐不同
总是认真学习的孩子,没有那么多时间锻炼和社交,成绩中上游的孩子,学完了自己该学的东西,课间运动会多一些。
要想孩子将来“笑到最后”,上学时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
家长理解“第十名效应”,运用到生活中
父母反思自己,别给孩子太大压力
成绩虽然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面对孩子成绩的不理想,家长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做学习规划,而不是一味地要求“第一”。
别太追求名次
考第一名还是很给家长“长面子”,但是家长如果太过注重成绩,把名次浮于表面,忘记了第一所需的努力,孩子就会慢慢变得功利。
曾经有不少的学校,规定不允许给学生排名次,一个是为了维护成绩不好学生的尊严,也是为了不让第一名有太多压力。
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成绩,不总是追着“第一名”,也许孩子会给你出乎意料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