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理论(首发)
池塘理论:或称池塘效应,在一个空无一物的荒地,一场大雨过后,形成一个小池塘,没有人为的因素,你会发现不久以后,池塘里会出现水草、小鱼、小虾以及其它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于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形成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如果把这些生物无论按照种类还是大小、好的还是坏的,重新分开放在另外一个只有清水的池塘里,你依然会发现,不久以后的某一天,一个完全相同的生态系统就会自然行成,同样的游戏规则会再次上演,这就是池塘理论。
池塘理论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也是完全如此。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超级完美的异质化群体——乌合之众。当人们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划分:自发的还是自觉的;以何种性质划分:善良还是邪恶等等,组成一个个形体各异的群体组织,如政党、宗教、议会、游行队伍、社区、课堂、恐怖组织、贩毒集团,企业、慈善组织等等。你依然会发现不久之后,在每一个不同类型的组织里面都会出现好人、坏人,宽容大度的、尖酸刻薄的,甘于奉献的、投机取巧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等现象都会出现,一样不少。每一个群体里面都是一样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三六九等,所谓好人堆里会生出坏人,坏人堆里会长出好人,这是人类社会的池塘效应。
这就是为什么你换了一家单位,无论是私营企业好事公益组织,政府部门亦或是科研院校;换了一个小区,无论是文化大院还是棚改小区;甚至换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居住,一段时间之后,你会从最初的恍如隔世如大梦初醒般的回到现实,你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没有减少,你曾经的痛苦感受一点儿没减轻,你所经历的只是一段走不完的如过山车般的正弦曲线。因为全世界的人性都是一样的,没有国家、时代、地域、种族之分。
我曾研究过两个典型的群体,一个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另外一个是很大的带有宗教背景的国际慈善组织,这是两个典型的截然相反的异质化群体。研究结果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外在的某些行为的遮蔽下你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两个组织的成员共同的特征是:都很自我,都有着痛苦的经历,多数来自于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还有后天家庭的以及个人情感,事业上的不顺,对社会和当下局面普遍报有不满的情节。
黑社会组织成员的自身特性是:简单、耿直,江湖义气、快意恩仇,注重人情和礼尚往来。而慈善组织成员则恰恰相反:复杂、虚伪,在群体内部之间恭敬礼让,一但在组织之外或对组织之外的人其实非常冷漠无情。这与其成长经历有关,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充满爱家庭环境里,则其成人后也会很自主的关心别人,会发自内心的奉献更多的爱心给社会和他人。如果成长的很不幸,则会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如果有人向他(她)诉苦,她(她)会想:这有什么,我比你还苦,不善解人意,没有同情心。在痛苦中长大的人会对痛苦的感受变得麻木,会形成先天的免疫力,生活中对他人没有同情心。而他们寻找心里平衡的唯一途径就是寻找比自己更痛苦的人,有时表面上是施舍与同情,实则是在比较中满足自己的心灵创伤。这些人的痛苦来自于比较,其快乐也是来自于比较,这都是一种病态的表现。
那么共同的人格经历,是什么造成了后来不同的选择,这与其复杂的经历有关,而最后的选择往往是很偶然的因素。但两者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无论是掠夺还是布施,作恶还是行善,其实都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有时是做给某些人看,有时是为了报复某些人,这一般是童年时期留下的心里阴影,是一种人格的扭曲,总的趋向都一样:为了自己找到一种心里的平衡。
你曾一次次试图改变的,只是想找到一种心里的平衡。然而令你失望的是:
一种痛苦的解脱预示着另一种折磨的开始。生活方式的转换并没有带来本质的改变,也不会改变。只是时间和空间发生了错位而已。然而,每一次的徒劳和失败之后并没头让你停止继续寻觅的梦想和脚步。这是因为平衡理论(我的另一篇论述)告诉我们,一切事物自身都在不停地寻找平衡,并且有趋向平衡的动因,当达到一种平衡之后又会寻找另外一种平衡,平衡是动态的,因此只有不停的运动才更容易保持平衡。这也是人为什么永远不会满足现状而不停的追求改变的根本原因。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事物都在疲于奔命,不单是为了生存或是本性的欲望使然,更是为了保持自身与环境平衡的需要。你有时会不知所措,这是一种无法察觉的隐藏在你灵魂深处的一份无名之感。这种无名其实质是每个人都想实现的所谓自身价值,或者称为:证明自己合理存在的理由,明白的讲只不过是你累死也想不到的,或者打死也不想承认的:为自己寻找在活不起时也死不起的借口。
每一个群体都是一个小池塘,整个世界就是有这一个个小形形色色的小池塘汇成的汪洋大海。每一个小池塘都可能影响大海的状态,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却随时都可能狂风大作,波浪滔天。每一个人的内心也都有一个小池塘,有时平静有时也泛起涟漪,不同的人生形态和素养决定了外在表现。有的人是喜形于色、怒喝于颜,这些人常常是一些普通人或者是因为素养低;有的人即使内心百感交集,外表却不动声色,这样的人常常是志伟之人或是素养极高,正如罗曼罗兰说过:伟人的心灵就像那高山之巅,那里终年狂风大作,云雾满天,可是呼吸却是异常的顺畅。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苦痛哀乐,所有的一切都有其发展的规律和因果关系。没有人能阻挡人类历史前进的车轮,仿若螳臂当车,正如从来无法改变的人性。
那么是不是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不用选择了,随遇而安吗?当然不是的。
环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品格, 你内心的格局也决定了你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世界观不正确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价值观不正确就会造成人格的扭曲,人生观不正确就会步入歧途,甚至违法犯罪。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小池塘里,注定了你一生与小鱼小虾为伍,很难有大的成就,如果你生活在大海里,就会有广阔的天地任你遨游,人生也存在无限可能。但这是个体的内因起到的主导作用,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你无法改变环境。而群体往往是谋杀人格的元凶,群体是无意识、无智慧的。那么是不是人就要离群索居了?自然不行,一万年的进化史,人已经基本进化成群居动物,有社会、情感、生存等等的需要。那么就要求你无论你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你的内心都需要足够强大,要有独立的思考和认知。
不要逃避,不要抱怨,哪里都一样,哪个时代都一样,没有你幻想中的理想王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改变自己是你唯一没有选择的选择。
举报/反馈

一介书生无名氏

11获赞 2粉丝
为正义发声,发正义之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