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对上学充满恐惧,或不愿上学,厌学的表现,就说明了孩子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心理(多见于7~15岁的中小学生)。有这种心理的学生经常以呕吐、腹痛、不舒服为理由而请假不去上学,即使勉强来到了学校,也是对学校充满了恐惧。他们总是沉默寡言,郁郁寡欢,任何事情都缺乏主动性,与老师、同学都不能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那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呢?别急,催眠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这种厌学、恐学心理。
李华(化名)是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小男生,据他的父母介绍,李华性格孤僻、沉默、学习成绩不佳,老师几乎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一句话,所以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问题和困难。
在荣新奇教授与李华的第一次咨询中,荣教授还让李华父母与李华一起接受“治疗”。荣教授并没有告诉李华咨询的真正目的,只是说:“我就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所以请你们来谈一谈。”开始的时候,三人都很紧张,荣教授便与他们闲聊了几句,接着他说:“既然大家到了我的工作室,这里有很多书,不如让我们先来看看书吧。”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李华的紧张感,放松他恐惧不安的心情。
李华稍微犹豫了片刻,看到爸爸妈妈已经采取了行动,便模仿着他们,从书架上拿下一本著名的《鲁滨逊漂流记》。虽然他的动作慢吞吞的,但是十分有耐心,看得出来,他并不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这种和谐的气氛持续了20分钟以后,荣教授开始和他们进行谈话。
谈话不是以单刀直入的方式进行的,而是从比较琐碎、愉快的事情开始,逐渐引出了核心话题。荣教授问道:“你现在都开设了哪些课程?新生训练时对学校生活有什么感想?现在又有什么感想?你们班级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与班上的同学相处如何?目前班上都流行什么样的游戏?你也参加吗?你平时都喜欢从事哪些活动?你认为自己怎么样?对将来的前途有什么打算吗?回家后都做些什么?住宅附近的环境如何……”对于这些问题,李华开始只是偶尔点头或摇头,表示附和或反对。后来,在谈话进入了较为融洽的自由聊天阶段时,荣教授时不时地用目光来鼓励李华开口发言。于是,李华终于开口讲话了,并且还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由此可见,李华并不是一言不发的人,只是对环境、气氛的要求比较高而已。
通过谈话,李华的讲话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功课方面虽然缺乏自信,但是并非是不喜欢;
② 入学的时候他害怕高年级同学,同时也有点害怕几位老师,主要是老师曾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他厉声责备,所以很恐惧;
③ 在班上没有什么特别亲近的同学,但是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④ 最厌恶粗暴的行为,喜欢乒乓球运动;
⑤ 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前途;
⑥ 回家后喜欢和弟弟以及邻居的孩子玩,在家里不会感到寂寞。
经过谈话后,荣教授发现李华的情况还算乐观,只要通过心理疏导加以催眠,改变潜意识观念,加强自信后便能痊愈。
在第一次咨询结束后,荣教授告诉李华和他的父母:“三个人一起进行,可能会妨碍个人的发挥,所以下一次希望和你们每一个人单独进行面谈,这样谈话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反正我们就只是看看书、随便聊聊。可能的话,不妨将平常所做的消遣的事,也都和我谈谈。”经观察,李华没有因此而紧张不安。
第二次咨询时只有李华一人。荣教授还是先让他自由地翻翻书,然后对他说:“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放松一下筋骨,也让脑子休息休息,缓和心情——你会感到十分舒畅,精神也很愉快……好的,现在再让我们做深呼吸,慢慢呼气,慢慢吸气,好,你会感到更加舒服,很舒服……”在这样一次50分钟的朗读与催眠之后,荣教授让李华谈一谈在家里玩耍的情况,结果他滔滔不绝,可谓无所不谈。
第三次咨询时,李华的父母和荣教授见面,惊喜地说:“李华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今天早上他面带微笑和我们谈了好多。”咨询一开始,荣教授就用呼吸法把李华导入到了浅度催眠状态中。先让李华读书10分钟,然后与其父母一起聊天。这次李华显得非常放松,能轻松地与他人自由交谈。
在整个心理咨询和催眠结束后,李华已经恢复了正常,不再对学校、学习产生恐惧,也能正常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了,学习成绩也提上去了。治疗厌学心理只要相关各方密切配合,利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就能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孩子自信起来,就能减轻孩子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以上就是荣教授通过“心理疏导+催眠”对儿童的厌学心理进行综合治疗。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厌学的心理或迹象,千万不要等到孩子出现严重厌学、恐学心理时再处理;同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
注:本文来自真实案例记录,因隐私需要,文中名字为化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反馈

新概念心理咨询

5009获赞 2105粉丝
仁心爱人、智慧做人!
新概念(长沙)行为心理研究官方账号,健康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