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心理学有一个误解,认为“学心理学的人都有病”。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把心理当成重要的问题看待。他们往往要在历经疲惫,饱受沧桑之后,才懂得去心理学里寻求救赎。
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亲密关系如何经营,社交恐惧和讨好型人格等这些问题,都曾让人困扰不已。
等我们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时,它却早已经嵌入了我们的骨子里,成为我们挥之不去扎在心底里的刺。
虽然这些伤害无法完全清除,但我们仍可以一步步走向这些缺口,去修复它们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这本由韩国心理学博士宋炯锡及其多位心理精神科专家所著的《家庭心理百科》,就是一本帮助我们了解幼童阶段到老年阶段各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而探讨其行为下的内向动机,并给出解决方案的书籍。
心理学并非枯燥无味的东西,相反它是生动又富含趣味的,《家庭心理百科》便是如此。
书中以多个短小精悍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诉了各个年龄阶段我们存在的问题。以最初的亲子关系问题到小学中学阶段问题,从青年到中年老年阶段问题,涵盖种类齐全,细密微至。
每翻一页,就感觉有众多新颖的知识理论浮现,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和认知,是本家庭必备“心理良方”。
本次书评解读我将以“总在背后说人闲话”“无法面对人多的场合”“搞不懂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这三个方面去进行解析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和解救方法。
一,总在背后说人闲话
我们常常都看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在人前表现得毫无异样,却往往爱在背后议论别人。在上学时和工作中,最常出现这种人。
他们谈论的内容大都是对人的不屑和鄙夷,通过拉踩一部分人来换取满足感,从而获得愉悦舒适。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陷入说别人闲话的境地。当我们想打入一个团体时,往往会通过说别人坏话的形式加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背后说人闲话的行为,本质上是人们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他就越在意什么。
那些在对话里处处抨击别人,对社会问题格外“关心”的人,其实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现实生活中如此,网络世界里也一样。
而同时我们若从他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所具有的弱点时,还会格外地讨厌这个人。因为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另一个不堪的自己。
这种映射让我们感到自卑难受,越想掩饰这个缺点,我们就越是爱贬低别人。
想要彻底改变这个行为,我们就要充分接纳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停止对他人的不合理议论。
当你意识到自身隐藏的嫉妒和愤怒后,可以去寻求另一种方式化解,并试着以夸赞的方式与人进行交流。
二,无法面对人多的场合
“社恐”这个现象,不仅在青年阶段出现,还会在中年阶段出现。一个人总是害怕面对大众的目光,其实是过于在意外界评价行为的原因。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曾以幽默的演讲口才能力闻名,但他20多岁时,却是个非常害羞胆小的小伙。萧伯纳初到伦敦时,别人请他去作客,因为不好意思敲门,他足足在门外徘徊了二十分钟。
后受邀在学术辩论会上演讲时,萧伯纳又因为语无伦次又紧张结巴,被台下的观众无情嘲笑。
萧伯纳坦言道:“很少有人像我这样因为胆小而痛苦,或极度地为它感到羞耻。”
其实拥有这种社交恐惧症的人,不是害怕舞台和观众,而是对于大家把目光投放在他身上的这件事情感到害怕。因为在直视他人目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紧张,这是带有攻击性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格外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担心自己被看穿而不安。
如果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打从心底接受批评。没有人能十全十美,只有拿出不再害怕批评的勇气,我们才能够战胜它。
萧伯纳正是多次锻炼在大众下演讲的能力,才换回今天的成就。厚脸皮的好处,就是能锻炼自己的抗打击能力。
三,搞不懂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精神分析学领域有一个词,叫精神决定论。
所谓精神决定论,指的是人类所产生的的某种行为和想法,都是出于潜意识中的动机,自身难以察觉得到。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一件事,比如明知对方是渣男,却也不愿意离开。
这种其实是大脑无意识的动机导致的。或许是从那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时缺少的父爱特质,所以才会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我们幼年时的成长环境,很大部分塑造了我们的心理根基。追根溯源,凡事有因有果,那些隐藏在潜意识里的东西,才是我们需要探索和了解的。
弗洛伊德曾提出人的精神世界是有三个部分构成的,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其后精炼为三元结构模型,本我,自我,超我。
而本我,就是属于无意识,单纯追求满足本能的部分。当自我的防御机制无法完全控制住本我时,就会出现做事情莫名其妙的状况。
想要改变这种情形,我们就要找出自己无意识下的动机(本我),然后在根据自己当时做出的反应,来判断防御机制是否成熟,不成熟的话该如何改进。
找出原因,才能行动。
心理学有一个优势,就是能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它让我们明白,所有的问题和烦恼,那些困扰我们的身心问题,都可以寻到另一种出路和救赎。
这本《家庭心理百科》,囊括了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和难题,以言简意赅却又不乏深刻的文字,帮助我们走出普遍存在的心理误区。
让明天的你更充实快乐,让你爱的人学会爱自己,这是本书的主旨意图。
无论你身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幼年、青年、中年、老年,都可以通过心理学获得幸福法宝。
从内在疗愈放松自己,不因外在而困扰焦虑。走近心理学,就是走近彼此的内心世界。
举报/反馈

七洲天

16.7万获赞 1.5万粉丝
分享书籍解读,人物观点,以及成长干货
娱乐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