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格调 | 汤先生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人,他们在与恋人相处的时候如胶似漆,更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妇。但是一旦出现一点小矛盾就会立即全盘否定这种关系,他们的情绪总是处于两个极端之中,要么对一段关系全盘接受,要么对一段关系全盘否定。
有时候是真的很在乎别人,有时候也是真的讨厌在乎的人,这种人就是热爱拉黑和绝交的“边缘型”人。
“边缘型”人的由来
即便生活中有少部分个体会有些边缘型心理,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人还是拥有着正常的心理,不会在极端中来回摆动。
边缘型心理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大的方面:
他们总是用极端的选择来处理生活中的事件,一方面这种极端性选择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童年时期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
很多心理学流派认为个体的童年经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年后的行为。
在个体幼年的时候身边的人没有给予他们需求的满足,他们为了引起亲人的注意,常常会采取极端的表现方式来获取家人的关注。
这种来自家人的负强化让他们成年后也处于这种行为模式中。
另一方面边缘型人可能是自我防御机制过高,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也会像生理上的免疫系统一样,这种防御机制在某些时候会让通过对现实情境的歪曲认知来减少个体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负性情绪与体验。
边缘型人总是处于非黑即白的心理心理状态中,这种全面的接受与全面的否定偏执心理其实就是对外界刺激的自我保护。
尤其是表现在当一段关系出现一点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将其全盘否定,从而减少以后可能会带来的伤害,让自己尽快抽离这种关系中。
“边缘型”人的行为模式
边缘型人的自我意识水平一般比较低,他们无法清晰地认知自我,自我形象也不够明确。
经常会处于过度自信和过度自卑的自我认知中,这种强烈的转变会让他们不知不觉中陷入极端型处世方式中。
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一点影响,他们都会过度的夸大,在这种过度夸大的心理下就是在极度自信与自卑中来回摆动,这种行为模式就像一个怪圈会一直循环。
边缘型人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在非黑即白的世界观中,很难有人可以捕捉到他们的情绪。
狂喜与狂怒可能就是一念之间的事,这种极速的转变类似于心理学上的一种“双向情感障碍”。
但是与双向情感障碍不同的是,边缘型人的情绪转变是由现实刺激所引起的,所以这种心态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只是对于现实的刺激他们的情绪会过度的反应,并且极其不稳定。
就像大家所熟知的《仙剑奇侠传1》中的大反派拜月教主就有着偏执且非黑即白世界观,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也是边缘型人。
强烈的、持久性的边缘型行为模式有可能会变成边缘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指个体总是处于情绪不稳定状态,对于自我认知极为不明确,遇事冲动并且偏执,即便没有现实情境的刺激也会出现边缘型心理,就很有可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这种边缘型人格障碍,就是边缘型人行为模式带来负性体验在现实中的泛化,边缘性人格障碍会严重地影响个体生活方方面面。
两方联动走出边缘型循环
前面说到了边缘型人的表现与由来,可能会让你觉得边缘型人难以改变,这里有两个个方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从自身角度来说,我们要觉察自己的意识,可以用正念疗法和冥想。这两种疗法在心理学界都有极高的推崇度。
当我们感知到自己现在处于一种不合理的情绪状态中时,应该立即停下来并且深入地思考自己当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有效切断这种行为模式,跳出循环。
还可以构建自己的生活叙事,所谓生活叙事就是将自己现阶段的事件放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去看待,可以减轻不合理的夸大心理和情绪。
从社会角度来看,人毕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来自家人和朋友的社会支持会通过关系场效应对个体产生影响。
一方面对他们要有共情心态,一方面也要和他们“对峙”,让他们认清事实,放下错误认知。身边人的理解与怀抱是边缘型人能走出边缘型行为模式的有力支撑。
各位看官好,我是汤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让您觉得脸上有光,说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点赞,有什么指点的地方,也请在评论区留下建议,我都会看,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