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的人不合群,是因为害怕暴露缺点而被人嘲笑。
如果你发现身边某个人,说话做事总是滴水不漏,行为处事总是过分谨慎,那么这说明他是一个自负的人。自负的心理解释是:个体由于担心暴露缺点后被人嘲笑,所以总是与人保持距离感,不让别人走入内心世界。这样的人内心是累的,因为他们总是处于紧张之中。只有让他们意识到,暴露出一些缺点并不会对他们有伤害,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自信。因为他们开始明白,哪怕自己做错了事情,也不需要过分的担心和忧虑。只有这样,他们的行为才会更加大胆,更有勇气。
自负心理的成因
畸形的家庭教育
如果在一个家庭环境中,没有人允许“错误行为”的出现,对于家庭成员的要求特别高,不允许任何人犯错,那么他们就会形成自负心理。自负的本质是完全摒弃“被人否定的部分”,只能认可“被人认同的部分”。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既接受优点,也应该接受缺点。更何况在你认知、信念中的缺点,可能在别人那里就不是缺点了。由于畸形的家庭教育,孩子只能接受被父母认可的部分,一旦自己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标准,就会受到严厉的斥责。为了避免挫折情境,孩子的行为越来越谨慎,极力压抑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潜意识对优越感的追求
优越感是对自卑情结的心理补偿,童年时期得不到父母的积极关注,长大后对自卑的过度补偿,演变成潜意识对优越感的追求。他们将自己打造成“完美的形象”,尽力塑造一个“让每个人都喜欢的形象”,以至于他们不能够客观地接纳自己的一点点“瑕疵”。可是他们意识到,只要与人交往一定会暴露缺点,自己一手打造的“完美形象”就没有了。所以他们尽管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同、崇拜,但是又在刻意躲避别人,不让别人靠得太近。对完美形象的维护,造成了对其他方面的压抑,是自负人格的典型表现。
不合理的信念
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也会造成自负心理。如果在某人信念中,认为“一定要当好人”,并且他固执地认为一切伤害别人的事情都不能做,一切别人不认同的事情都不能做,那么他就会变得过分的谨慎,完全活在别人的设定中,失去了本真的自我,变得越来越自负。这种不合理的信念,可以追溯到他们童年时期,父母过分的自负,导致一些不合理信念的产生,使得孩子也受到感染。合理的信念是:无论自己是好是坏,都要全然接纳自我。每个人都在成长,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成熟的,总是会犯错,也只有在犯错中才能成长起来。
自负的人的心理逻辑
“我可千万别犯错”
他们从小就害怕犯错,因为犯了错就会受到父母严厉地斥责。在早期社交中也曾经因为犯错而被嘲笑,这种体验让个体很不舒服。基于这些经历,让个体意识到“我可千万别犯错”。为了避免犯错,他们过分克制自己的行为,导致在人面前显得拘谨、不自然。长期克制自己的行为,压抑内心的冲动,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怯懦。越是胆小、怯懦也就越担心出错,越担心出错也就越谨小慎微。他们的神经紧绷着,长期处于紧张中,承受着比其他人更多的压力。
“不要试图进入我的内心”
自负的人另外一个人格特质是:外强中干。“外强”是为了让人们觉得自己很优秀、很完美;“中干”是说他们内心其实很脆弱、很敏感。他们过分执着地追求完美形象,就像是一个人在走钢丝一样,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所以内心是脆弱的、敏感的。如果有人试图接近他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就会表现得十分紧张不安。通过对他们与他人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值得信任的、可靠的关系,大多数都是比较平淡的关系。他们故意不让别人走入内心,因为这样就暴露了自己完美形象。
如何改善自负心理?
学会暴露缺点
有意识地暴露自己的一些缺点,观察身边朋友的反应。人们总是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也会低估自己被讨厌的程度。适当地暴露自己一些缺点,是为了让你明白不会有人太在意你的缺点。你也不要过分的压抑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总是自以为别人会讨厌你、嘲笑你,就什么也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对自我的压抑,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你终究要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所以你应该学会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再来考虑其他方面。
改变错误的认知
自负者不能接纳有缺陷的自己,所以极力否认内心有缺陷的部分。这种错误的认知是造成内心冲突的关键,要改变这些错误的认知。要明白人的成熟是一个过程,在成熟之前要允许自己犯错,要允许自己不够完美。自信的人,不是自信自己不会犯错,而是自信地接纳自己所有的行为。自负的人不能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所以才会出现诸多问题。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一个人足够完美,完全没有错误,那么这个人也再也没有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了,那他的人生该多无聊?
总而言之,自负的人由于不能接纳自身的缺点,在人群中害怕暴露缺点而被人讨厌。只有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自己,才能与内心的种种矛盾和解。
作者:九霄云客
举报/反馈

九霄心理

90.1万获赞 14.1万粉丝
发现自我,走向自我,成为自我!
心理咨询师,赵凯,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