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好坏,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幸福。
但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大部分人都会疲于处理,难以自如应对。
人的绝大多数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却让很多人头疼不已。
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把握好人际交往的3条“潜规则”,你也可以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生命中那些珍贵的感情。
1
关系再好,也要保持距离,不要走得太近。
人生如尺,要有度。人和人相处,一定要把握度,关系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则最后也只能渐行渐远了。
看到这样一句话:“要想得到一个人,你就去走近他;要想失去一个人,你就去无限度地走近他。”
与人交往,就好比相互取暖的刺猬,靠得太近会扎伤彼此,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最温暖舒适。
不远不近,浓淡相宜,才是相交最好的样子。
人与人相处,感情再深,也要给彼此留有空间,关系再好,也别过度热情。倘若两人不分你我,稍有不和便会产生裂痕,怨恨比爱还深;如果钱财上含含糊糊,老是有借无还,利益总会冲淡友情;哪怕已经情同手足,一句脱口而出的玩笑,也能触碰对方的底线。
这世上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也没有什么不分彼此。朋友之间再亲密,也不能失去分寸感,相处中熟不逾矩,是最基本的修养。
有些人和朋友关系亲近一点,就开始有各种要求,如果朋友不满足,就抱怨。
很多朋友关系越搞越糟糕,就是因为向对方索求的太多了。
朋友之间,太近扎人。言语上不注意,金钱上没分寸,行动里不知尊重,时间久了,谁都会远离。
有事常联系,无事各自飞,不交浅言深,也不高估你在别人心中的位置,这样感情才能更加长远。
与不同的人交往,都要事先了解或者沟通后,调整彼此都能接受的社交距离。
正如松浦弥太郎所说:“没有能自然持续的友情,权衡距离,就是为了守护关系而做的努力。只有两个人一起呵护、灌溉那份友情,友谊才能长久持续。”
好的友情,正是因为相互珍惜,才懂得留给对方尊重的距离。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都应留有余地,感情也是如此。
喝酒不超六分醉,吃饭不超七分饱,爱一个人不要超八分。爱得太满,既容易丢失自己,也容易束缚他人。 另一半的信息天天查看,每天粘着他们没了自我,最终感情却成了隔阂。
夫妻之间,关系很亲密,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就不能有些小秘密。
特别是在兴趣爱好上有差别的夫妻,不能强求对方要和自己有一样的爱好。
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认同对方的喜好,然后有各自的朋友圈子,和睦愉快相处。
恰到好处的爱,才会有细水长流的浪漫。在婚姻里,留两分空间给自己,才能在爱着他人的时候不失去自我,在没有人爱的时候不失去生活。
人与人相处,最舒服的关系便是,你空了,我去找你;你忙了,我不打扰;你来了,我风雨相迎;你走了,我感怀相送。 就像寒冬里抱团取暖的两只刺猬,彼此依偎,又有一个合适的距离,温暖而又自在。
冬夜里,寒风凛冽。
一只刺猬冷得实在受不了,它想要与另一只刺猬取暖。
它们拥抱在一起,身上的刺扎进对方的嫩肉里,一阵刺痛驱使它们赶紧分开;
刺骨的寒风趁虚而入,两只刺猬冷得一哆嗦,又渴望拥抱在一起感受温暖。
它们抱抱分分,几经磨合,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既能互相取暖,又不必被针扎得鲜血淋漓。
当第二天的朝阳升起来时,两只刺猬哭了:
原来最好的距离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刚刚好能够拥抱在一起,生命就能够延续下去。
这就是著名的刺猬效应:“与人交往时,不能太远,会产生疏离;也不能太近,会失去界限。”
和任何人都不要走得太近,给自己留一点缓和的余地,给别人一些自己的私人空间,这也许就是最美的距离了。
距离产生美,有些事适可而止,有些话点到为止,尊重别人独立的同时,更要保护好自己的私人空间,只有这样“熟不逾矩”的关系,才能天长地久。
2
管好自己的嘴,任何话都要三思后说。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一句无心的话,可能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却也可能刺痛对方的敏感点,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与人交往,注意说话的分寸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体现着你的基本教养。
很多时候,不需要你有口吐莲花的本事,能够管好自己的嘴,就是为人处世最好的方式。
不熟悉的,话只说三分;不了解的,交浅勿言深。
综艺节目《朗读者》中,徐静蕾朗读了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奶奶的星星》。
当她读到“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的时候,想到了去世的奶奶,徐静蕾忍不住有些哽咽。
徐静蕾是奶奶带大的,她和奶奶的感情非常深厚。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时,她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似的,觉得眼前的生活失去了意义。甚至因为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一个人跑到了国外去,连弟弟婚礼都没回来参加。
朗读结束后,董卿问徐静蕾:“你什么时候最想奶奶?”
见徐静蕾情绪激动,董卿便没有继续追问。
其实,董卿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追问,可能挖出更多背后的故事,成为节目的亮点。但是董卿什么都没说,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表示理解。
每个人都有尘封在自己心里的往事,不愿倾诉,也不愿提及。若是你一意孤行地逼问,无异于是在揭露别人的伤疤。
即便你不善言辞,也要学会辨别对方的意愿。
正如沈从文在《边城》中说的:“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
不追问,是一种成全。
想让你知道的事情,别人自然会说;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情,你问多了,反倒成了冒犯。
有些人的嘴,向来口无遮拦,从他们口中说出的那些难听的话,就像一把利剑,出鞘的那一刻,已经把别人刺得遍体鳞伤。
有些事,看破不说破。
演员王宝强,提到过这样一件小事。
那是2004年,他和刘德华第一次相遇,一起开拍《天下无贼》。
彼时的刘德华,早已大红大紫,而王宝强,还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人物,没有见过多少世面。
有一天,王宝强从卫生间出来,打算洗个手,可是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自动感应水龙头,就一直在那里瞎倒腾。
看到他的窘样,已经洗完手刘德华没有说话,而是重新把手伸到了水龙头下面,又洗了一遍手。
王宝强看在眼里,内心暗暗充满感激。
后来,他在接受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
“这件事,让我一直难以忘记,刘德华一直是我的偶像,那时,他连我的名字还不知道。”
有些事,看破不说破,这既是一种情商,更是一种境界。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自以为是。
看到了别人不堪的一面,恨不得立马戳破,甚至极尽嘲讽之能事,到处炫耀自己的优越感。
这样做,不仅暴露了自己的虚荣和刻薄,更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人都会有很多难言之隐。
如果不是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没有必要非得去揭露别人的隐私,狠戳别人的痛处。
韩寒说:
“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闭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应该闭嘴。”
不恰当的话,随时随地会伤了人的心。
管住自己的嘴,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说,才是为人处世应有的成熟。
多懂得换位思考,多体谅他人的难处,多给别人留一点余地,不但是对别人的成全,更是对自己的成全。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管好自己的嘴,三思而后言,才是生而为人该有的修行。
3
不要轻易评论他人,学会三思而后行。
《庄子》中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你眼中定义的幸福,在别人看来未必如此;
你眼中的不幸,在别人眼里有可能是莫大的幸福。
不随意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
这世上的很多事,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急着充当别人生命里的裁判,对别人的生活妄加评判。
因为你不知道,你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语,可能会对别人造成怎样的困扰;你不假思索的一番言论,可能会对别人造成怎样的伤害。
网上有这么一段话:“请你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正如有人所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各有各的隐晦和皎洁。”
没有人可以完全准确无误地评判别人,你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是全部。
就像盲人摸象的那个故事。
每个人都坚称自己是对的, 摸到象牙的认为大象像一把剑, 摸到象腿的认为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尾巴的认为大象像一根绳子,摸到肚子的认为大象像一堵墙,摸到耳朵的认为大象像一把扇子,摸到鼻子的认为大象像一根管子。
他们每个人都说得有道理,但都错了。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取向和价值选择,不要做他人生活的评判者。
任何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认知,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论断。
我们自以为是的正确,往往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如果我们总是轻易评价别人,对他人指指点点,喜欢随意给别人贴标签,就如同井底之蛙,盲人摸象,最终成为别人口中的笑话。
人们总是习惯把自己的认知强加于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
生活中,总有些人爱评论他人,喜欢给他人贴标签。
为什么有人总喜欢贴标签,就是因为无须思索,不动脑筋,张口就来。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还为自己贴上一心直口快的标签。
总是爱给人贴标签的人,往往以偏概全,然后还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有“智慧”。
强行给人贴标签、下定义,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让暴露了你的无知与肤浅。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因此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
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尤其当你没有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轻易对别人下定义,随便乱贴标签,真的特别遭人厌恶。
别妄下定论,因为你看见的只是冰山一角;别冒然评价,因为你知道的只是九牛一毛。
在这世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行为方式,每个人都不容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人言可畏,轻易评价别人的人,并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和处境,就主观臆测,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
何炅曾说过:“夸奖的话你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你要三思而后行。”
他进一步解释说,因为别人的对与错,我们作为相对遥远的人,其实并不清楚。
你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拉低了自己的层次,不轻易评价别人,是做人的基本素养。
眼睛看到的,未必是全貌;耳朵听到的,未必是真相。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人,不知道的事。
与其随意评价别人,不如学会好好说话、三思后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读行人生

91.6万获赞 15万粉丝
品人生百味,剖生活百态,分享人生智慧。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