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高情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和高情商的人一起相处时,会像如沐清风一样舒服,而提到高情商,就不得不提到共情能力,一般来说,高情商的人共情能力比较强,懂得换位思考,去考虑他人的感受,懂得用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懂得去体贴他人的感受。而要想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什么?和同情有什么区别?
共情和同情有什么不同?同情是为了安慰别人,共情是为了理解他人。——亚瑟·乔拉米卡利《共情的力量》
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
而共情能力相当于同理心说的是个人对于他人情感和情绪的理解认知,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并且做出相对应的情绪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总要经历两个步骤:
第1个是先去识别他人的情感感受,第2个是做出他人能够接受的情绪反应以及行动,而这两个步骤结合在一起,也就是一个高情商的表现。
共情能力对于孩子来说,非常的重要
共情能力能够影响孩子的性格走向,如果孩子是一个性格比较孤僻,不容易跟他人共情的人,这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弱,而相对而言,那些开朗大度,比较有感染力的孩子的共情能力就会比较强,这是因为他们的情感更加收放自如,这样也更能够体会到不同情感之间的区别,不会过分的压抑自己的感受。
在电影《自闭历程》中,自闭症女主的妈妈就比较缺乏共情能力,无法用心理解到女主发明的挤压器的作用,导致女主一度崩溃,好在妈妈虽然不理解,却一直没有放弃她,最终还是帮助她成功融入社会。
好的共情能力是高情商的一部分,对于人际交往关系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是日常的生活、在校学习和他人相处,乃至于孩子长大以后进入职场上的人际交往都需要应用到这个能力。
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这类人:说话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分场合,只说自己想说的,不管对方能不能接受。
这类人说他们情商低也说事实,不过我发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共情能力”,他们往往只有唯一一个视角---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而这类人,到哪里都不太受欢迎,在社会中处处碰壁之后,可能还会成为人格的“缺陷”,认为是世界的错。
共情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跟他们说这些也不懂,其实不然,孩子的共情能力就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和引导。
当孩子还处于婴儿期的时候,对于自我的情感和需求之间的边界,不太清晰,也不能够明确的区分自我和他人之间的情感区别和需求。
等到孩子1~2岁的时候,开始能够分辨出他人悲伤和开心的情感,但是还不能够把这种感受具体的转化为有效的行为。
等到孩子3~9岁的时候,在发现别人不开心的时候,也会主动出现想要去安慰他人的举动。
等到孩子10~12岁了以后,共情能力会更高,能够去理解所处不同环境中的人当中的感受,在做事之前也多换位思考,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
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呢?
1.帮助孩子理解肢体语言所代表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肢体语言也是另一种个人情绪感受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孩子判断他人的感受,父母们也可以教给孩子们使用肢体语言的具体方式,让孩子熟悉不同的肢体语言所代表的意义,这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比如说,当他察觉到别人不开心难过的时候,可以通过抱抱对方的方式来表达安慰和支持。
2.培养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
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不一样的角色来学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比如说,可以跟父母进行角色互换,在扮演的过程中,父母们可以针对性地去模仿孩子日常的一些行为来考验孩子,让孩子了解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到这些行为时的感受和态度。
帮助孩子理解、认知情绪,还可以通过跟孩子一起看绘本的方式,来教会孩子去分辨不同行为的状态,并且理解这些状态所代表的意义,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当自己觉得不开心,情绪不好的时候,先去想一想为什么尽量用精准的语言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丰富孩子的情绪体验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就向高情商的方向靠近。
3.在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进行“情感互动”
亚瑟·乔拉米卡利的《共情的力量》中提到表达共情的7个关键步骤:1 使用开放式问题。2 放缓节奏3 不要匆忙做出评判4 关注你的身体感受5 向过去学习6 让故事充分展开7 设定边界
在跟孩子进行情感互动之前,父母们要先能够去理解孩子表面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的能力,这种理解既可以应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应用在他人身上,要想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父母们不仅要懂得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同时也要做到多方位思考,这样才能够跟孩子进行共情能力培养的训练。
这个过程中,父母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去进行自我观察,帮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然后模拟场景,让孩子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行动之前,先去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的角色,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就强化了孩子的共情能力。
其实除去上面所说的培养共情能力的方法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十分重要,大多数有高情商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也是一个高情商的人,除了重视孩子的培养之外,父母们也要一起变得更好。
举报/反馈

小C育儿家

23.6万获赞 3.1万粉丝
科学育儿,伴你同行,一起探讨育儿那些事
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