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廷波克在1928年对猴子做了一个实验——以猴子为实验对象,实验者当着猴子的面把香蕉放进容器后,又在挡板后面把香蕉取出来,换成猴子不喜欢吃的莴苣叶子,并要求猴子去拿食物。
结果发现,当猴子发现从容器中取出的是它不爱吃的莴苣叶子而不是香蕉时,猴子显露惊讶的表情,似乎是“大吃一惊”并且感到非常挫败,它拒绝吃莴苣叶子,并会四处探索,寻找期望中的香蕉,寻找失败之后,甚至非常沮丧地向廷波克高声尖叫,大发脾气。
什么是预期效应
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不是受他们行为的直接结果的影响,而是受他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所支配,这就是预期效应。
我们对期望效应进行推理便不难发现:失望=心理预期-现实;喜悦=现实-心理预期。
如果实际与预期相符,将加强预期的作用力和可信度。如果预期良好而实际不符,将给人带来认知失调,从而改变原先惯有的行为。在预期没有实现,即奖励物不如预期的奖励物时,不仅不能保持原有的操作水平,还会降低操作水平。
生活中的预期效应
当我们去参加四六级考试或者专业测试的时候,我们心里的预期肯定是达到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分数线,如果考试结果是合格或者优秀,那么结果便和我们预期相符,心情自然是喜悦,是满足,是对自己努力的认可,而当结果是不合格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沮丧,会难过,事实结果低于我们的期望结果,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开始对自己否定。
如何利用预期解决我们预期和结果的反差
1降低期望值不是要我们对这件事情放低努力的标准,而是希望我们在努力和坚持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到这件事情可能产生的任何结果,将我们的期望值放低,甚至我们应该要假设如果这件事情没有成功该如何面对。这个时候发生的结果和期望或许差别会很大,但是我们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心里至少是想过
怎么应对的。甚至于如果结果高于我们的期望,那么我们将会有出乎意料的喜悦
2在期望范围内确定一个波动值为期望设置一个上下波动的区间,这个期望的波动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无限的降低,或者无限的增加。在范围内的波动,都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结果
3将期望分成阶段性将期望值拆分成不同阶段,更加有利于我们开展实际的行动。比如:当我们准备考取四六级英语等级证书时,虽然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考证成功,但我们也需要设定阶段性目标,比如:四级英语考试、六级英语考试。那么我们的期望便可以拆分为:第一目标,四级,第二目标,六级。这样当我们每完成一个目标时,更多的是勇气和信心,而不是焦虑。
4接受期望与结果的差距当期待与结果差异很大时,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去接受这个差距,即使是这个结果是因为你的不努力造成的,那么也要去分析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而不是如果当初我努力了,那么事情就一定会不一样。要知道可惜没有如果,希望这次结果与期望的差距可以为你下一次更好的开始,积累经验,而不是去抱怨,更不要否定自己。
当然好的结果我们都愿意接受,可是希望对于已经拼尽全力而努力却没有实现预期的结果,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对于很多事情,我们曾失望,无奈,呐喊,徘徊甚至于一蹶不振,但请不要忘记还有一个美丽的词叫做未来可期
举报/反馈

保护我方小脆皮

11获赞 28粉丝
好好对自己,不让自己受委屈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