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我”即:“自我”的典范,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
简单讲它就是你心中的“规矩、法律”,控制着你不要僭越,同时还督促你上进、努力。
这样一听“超我”绝对是个好东西,BUT,别忘了事情是有两面性的。
当“超我”过度“燃烧”时,你的“自我”系统就会渐渐不灵光了。
场景一:
升入高三的你,进入了高考倒计时。这时你会听到各科老师都在说:“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于是你斗志昂扬,每天学到公鸡打鸣,单词、公式轮番轰炸,累的快不行的时候,还狠狠掐自己一下,心里再默吼一句:“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出乎意料的是,模考成绩一出来,离你的愿景差着一万八千里。但是你不服输,继续挑灯夜读,二模成绩出来,发现居然离自己的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依旧给自己鼓劲——“有来路,没退路;留退路,是绝路!”,学至三模考试出炉,拿到成绩单的你,一口老血喷涌而出——老子(老娘)我这么拼命,怎么成绩仍烂的像块破抹布?
场景二:
婚后的你,一直要求自己做个“出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降得住老公、玩得转职场”的女人。于是上班兢兢业业,下班柴米油盐,在单位时时精致干练,回到家处处贤妻良母。奇怪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发现自己厌倦了这样的日子,不想再做那个领导口中的好员工,丈夫嘴里的好妻子;你甚至想玩个人间蒸发或做点不寻常的事情。这个念头一出来自己都吓了一跳——我这是怎么了?
别慌,没啥大毛病,只是被“超我”逼得太紧了。
可能有朋友会问:“既然超我是自己心中的规矩,那修改、控制一下不就好了嘛?”
这话说得一半有毛病,一半没毛病。
没毛病的是“超我”的确可以被调控。
有毛病的是“超我”虽是自己心中的规矩,但这规矩制定的源头却不是自己。
那源头是谁?
最主要的是来自原生的成长环境,比如:父母的影响、幼儿园及中小学的教育、身边同龄人的各项水平、居住环境etc.。
其次来自社会大环境,例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地域文化、工作环境etc.。
知道了源头,我们就来看看“超我”的心理原理,以及它是如何受源头影响的:
“超我”受完美原则支配。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他人眼中优秀的存在,这样就可以满足自我被尊重的需求。因此“超我”一旦实现则会带来相当大的成就感,令人更有自信、道德感更强。反之,会产生挫败感,让人觉得自己无用、悖逆。
但“超我”又是主观的,它容易让人头脑发热,产生超出自己正常能力的想法,这些想法一旦投放到实践中,会因不切合实际而遇挫。其中父母师长过高的期望,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是“超我”过度“燃烧”的两大诱因。如:当今社会的唯分数论、唯金钱论,会使绝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不好没出路,赚不到钱没出息。
然而,却忽略了将“超我”控制在“自我”的范围,也就是问问自己:目标制定的符合自己的现实情况吗?我该怎么做能达到或贴近这个目标?什么方法更适合我,也更容易操作?等等。
所以,深度了解自我才能更好的驾驭超我,让它真正成为自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