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导语
作为父母,都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健康,这几年来,"多动症"患者很多,这个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父母都不希望孩子有多动症。
但看着孩子每天都特别好动,父母难免会担忧孩子,认为孩子是得了"多动症"。面对孩子的"多动症",不妨听听爱因斯坦的案例,从多动症到天才。
01、面对孩子的"多动症",不妨听听爱因斯坦的案例,从多动症到天才
大家一定想不到,在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文坦也是多动症患者。
他常常找不到钥匙,也经常迷路,总是不修边幅,他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别人很难和他交流。
因为他的语言晦涩难懂,常人难以理解,从而很少和他交流,他的朋友也很少,因为一般人很难和他交朋友。
和他交朋友的是一些专家类的人物,这些人的思维模式和他差不多,才能听得懂他晦涩难懂的语言。
后来,他写了两部大多数人都难以看懂的《相对论》,也因此成名了。
爱因斯坦从多动症患者到天才,在于他在物理学倾注了很多专注力。
他在工作的时候,会的时间花在了思考、计算、调查,做实验,才有了如此大的成就。
02、孩子有什么样的症状才属于"多动症患者"?
很多父母对"多动症"都有些误解,孩子平时比较好动,父母就觉得孩子这是患了"多动症"。
并不是好动的孩子就属于症患者,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孩子如果平时有肌肉抽动,也就是有抽动症,比如:面部不受控制地抽动、自控力很差,经常会有坐立难安的情况。
多动症患者注意力会比较涣散,平时容易丢三落四,不懂得注意细节,记忆能力差、专注力差。
小动作会比较多,情绪容易暴躁,脾气不受控制,甚至还会有暴力倾向,社交能力差,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
有以上病症的孩子,才有可能是多动症患者,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孩子平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抽动症,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确诊,而多动症孩子,只要父母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及时接受治疗,遵从医嘱,多动症的孩子也会变得很优秀。
03、好动的孩子,智力更高,更聪明
国外学者鲍尔曾对一些比较好动的孩子,和一些比较文静的孩子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
他对300个10岁以上的孩子,这些孩子中有些平时比较好动,有些平时并不好动。
他们对这些孩子进行了智力水平的测试,并将他们的智力进行了归类,分别归类为:优秀、高等、正常、中下、迟缓。
他再仔细地了解这些孩子平时的行为爱好,经过实验结果分析得知:这群孩子中,有在之40的孩子智力处于中下,百分之20的孩子智力处于迟缓,这些孩子平时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也不好动,而他们的运动能力也很差。
有百分之20的孩子,他们的智力处于高等,这些孩子平时都会两项的运动技能,平时也很好动。
其中有百分之10的孩子,他们的智力正常阶段,这些孩子平时虽然也好动,但行为会受到父母的限制。
有百分之10的孩子,他们的智力处于优秀的阶段,这些孩子擅长3种以上的体育技能。
他们平时不但好动,还擅长体育运动,而且也热爱体育运动,这些孩子的在大脑细胞都很活跃,智商也偏高。
由此可见,好动的孩子智力更高,更聪明。
面对好动的孩子,父母可以多让孩子进行体育运动,让孩子把好动用在体育运动上。
孩子热爱体育运动,不但利于身体健康,也会增加身体的灵活度,还会让大脑思维更活跃,孩子的智商也会提高,孩子也会变得更加聪明。
总结
面对孩子的"多动症",父母们要理性判断,不要把孩子的好动当成多动症。
有多动症的孩子也不一定没出息,爱因斯坦也曾是多动症患者。
只要让孩子好好配合治疗 ,父母多鼓励孩子,多动症的孩子也能变得很优秀。
我是小鹿妈咪,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