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无声的中国——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会讲》的演讲。
其中有一段演讲词如下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像演讲中说的那样,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再提出一个比较小的要求就容易通过了。这种心理被称之为“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和登门槛效应相反,登门槛效应则是在提出一个大要求之前,先提容易让人接受的小要求,然后得寸进尺。
这样说来两个效应其实都是大与小的区别,对于初始条件,一个大的要求总是不被通过。
登门槛效应选择提出一个更小的要求来降低通过的门槛,然后再一步步地提出其它要求,直到大的要求被满足。
拆屋效应则选择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通过这样要求的放大,原本的大要求似乎变成了一个可以被通过的小要求。
拆屋效应是谈判中常用的有效技巧。
记得以前买衣服很不喜欢去那种砍价能人去的服装城,因为自己能力不足,相同的衣服总是比别人买的贵。我一开始很疑惑,为什么大家都能把价砍到很低很低。
直到有一次和一个同事一起去逛服装城。同事看中了一件红色外套,店家要200块钱。同事直接来一句80块钱卖不卖。我站在旁边不动声色,其实内心波涛汹涌,震惊的不得了,可以砍这么狠的吗,直接一半多。
店家看起来非常有经验,面色没改,强调自己最低价是120的,说了各种进价成本啊,房租水费,赚钱太少养不了家。
在双方的一顿扯皮之下,这件衣服最后100成交。我当时都佩服死了,要我买的话,可能出150就觉得占了大便宜了。
现在想,同事的策略和拆屋效应一样,先来个大折扣的,然后在大折扣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折扣力度,最后双方完美成交。
拆屋效应确实是一项谈判利器,如果你的一个要求别人很难接受时,或许在提出这个要求之前,试着提出一个他更不可能接受的要求,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举报/反馈

小痴好文推荐

564获赞 155粉丝
关注点滴成长,热爱生活,分享生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