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雨似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说人生中大部分决定都要选择,就像做选择题,只不过,题目做错了可以擦掉重新做一遍,但人生不行,不能重来。那么,到底什么影响了我们的选择呢?
《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老师认为,“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01认知

既然认知影响选择,那就得先搞清楚认知是什么。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
举个例子:树上结着很多苹果,在我们看到它的几秒内,大脑就开始凭借它的颜色、位置还有形状来判断得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看似很轻松就得出结果,但是综合各方面的这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就是认知。只是有的人只想到了表面,有的人想得更多,比如牛顿。
无独有偶,作家雾满拦江也说的这样一段话:“人类的认知,好似一个巨大的天坑,呈漏斗态势排布。越往下,所见越少,机会越少,越是感受到社会不公,愤怒无比。越往上,所见越多,机会越多,越是感觉世界美丽,风光无限。”
弄懂了选择和认知,就会发现,这里面大脑在起关键作用。所以,首先得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大脑。

02大脑的3个结构

第一步,从科学方面入手,先认清大脑的3个结构
1、 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时代,主管本能。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遇到一些事情,人本能的会做出一些反应。比如当你的手抓到烫的东西时,你的手会本能的做出放手的反应。
2、 情绪脑:源于哺乳动物时代,主管情绪。
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由情绪脑来控制的。
3、 理智脑:源于灵长动物时代,主管认知。
就是我们对一些事物的深层看法,都是由理智脑来决定的。
不难发现,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还是个宝宝,对大脑控制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
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比如减肥,管不住自己的嘴,吃些高糖和高热量的食物,美其名曰吃饱了好减肥;比如沉迷手机,心里想着还有事情没做,手上拿着手机开始刷视频八卦啥的,眼睛都挪不开……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是为了远古时代得以生存,目光短浅、即时满足就是他们的天性。但它们还主导着大脑的决策,所以人类的默认天性就是他们。
因此,我们常常会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
要想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压制与掌控,就需要觉醒和成长,让理智脑尽快变强,足以克服天性。只要遵循科学的方法持续练习,你就能让自己的理智脑加速变强。
方法如下:
走出舒适区:走出去才能发现更好的;
延时满足:克制一下下,总会有的;
保持耐心:坚持到能看到效果;
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选择别人没有选择的。

03摆脱焦虑

利用前面讲的大脑的3个结构摆脱焦虑
焦虑并不完全源于我们的主观意识,而是来自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
我们想要成长,也意识到了成长的重要性,于是,收藏干货,报各种班,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收藏夹堆砌着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干货,忙着学这学那,而自己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此时,你开始变得焦虑,开始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这是焦虑中的一种。
作家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焦虑的根源: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有句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在眼下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节奏变快、竞争更强,焦虑被放大了,因此,我们没必要对抗,看清本质,找到对策,作者也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反着来:
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对于刚入职场的新人,很多还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恐慌和焦虑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被上司否定、被同事排斥、工作遇到瓶颈等,都是常态。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我们换新工作的时候,本能的焦虑,适应不了新的环境等。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选择了离开,有人则留了下来。
既然选择这个公司,先接受他,做好自己的事,不懂一定要问,勤快点,不抱怨,即使不能马上看到效果,也要再坚持一下下,耐心点,就是离开,也带走了经验。
解决了焦虑,大脑的认知变得清晰,再通过认知改变我们的选择,最终或许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出生在意大利北部摩德纳郊区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个面包师,也是个业余男高音歌唱家。热爱歌唱的父亲给帕瓦罗蒂带来了良好的音乐启蒙。
他嗓音非常优美,可惜难以克服演唱时的紧张,所以选择了其他事业。喜欢足球的他原本想当一名守门员,但母亲希望他成为一名教师。所以他读的是师范学院。
一次,痴迷音乐的他问父亲:“我是当老师呢?还是当歌唱家?”父亲告诉他:“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
最终,对歌唱的兴趣最终让他放弃了两年的教师生涯,于1954年开始随阿瑞戈·波拉(Arrigo Pola)认真研习歌唱,此时他已经19岁。
在生活中,有足够的认知后,也会出现很多选择,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路不行还有别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同样也带给你启发。
举报/反馈

和雨似

1.8万获赞 8.6万粉丝
专注书中的婚姻、情感、人际关系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