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人,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曾担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
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有《家庭教育》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儿童教育的圣人”。
陈鹤琴长子出生,29岁的他初为人父,将儿子作为实验与研究儿童心理的对象,对其从出生起的身心发展进行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并作系统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给其他年轻父母提出:做父母,必须要弄清5件事:

01弄清孩子的身体状况

在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身体特点,作为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了解这些特点,父母才能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躯干长,四肢短。孩子活动不易久站,可以让孩子坐着玩,否则,站久了容易变成歪腿以及足背弯曲等毛病;
又如:孩子的心脏跳动比成人快,孩子就不能进行长久地剧烈运动,发现孩子玩得气喘吁吁的,要让孩子休息一下,或做做游戏。
再如:小孩子的消化力很弱,给孩子的食品要注意选择容易消化的,分量不宜多,那些油炸的、生冷的食品,最好少吃。
当父母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后,就会有所注意,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健康成长。

02弄清孩子的心理特点

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否则没有成效可言。他认为,儿童心理有以下特点:
孩子是好游戏的。孩子是生来好动的,父母应多和孩子玩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强健身体,获得快乐,增加知识,产生思想。孩子是好奇的。柏拉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孩子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不能打击,要多家鼓励。孩子可能把玩具拆下来,把家里鱼缸里的金鱼捞出来,把花草拔出来,他想弄明白自己心中的疑问,这些都是好奇心的驱使。孩子是好群的。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喜欢和许多人在一起玩的,如果叫他离开同伴,让他一个人回家,他不乐意,甚至会哭。个别家长不以为然,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表现不开心,长期独处,会让孩子心理封闭。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有交流的同伴。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小孩子都喜欢户外生活,外面除了有人,有花草树木,有各种各样在家里见不到的东西,孩子多在野外游玩,接触大自然,对于小孩子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的影响。
陈鹤琴拿自己儿子做教育实验

03必须明白爱小孩的方法

每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小孩,但一些父母往往不知道爱的方式方法,有的爱得过分,变成溺爱,有的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过分严厉,管得过死。所以爱的方法要恰当,如:
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好好地坐着吃;孩子学会穿衣服,知道自己的冷暖;孩子应该让他单独睡在小床,不要和父母同睡一床。父母带着孩子出去游玩,应该让他自由的跑跳、歌唱。总之,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理,有独立思想,不要一切依赖父母

04父母的要改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很多父母对于小孩子的观念是错误的,需要改正,比如:
小孩是一个小人,什么也不懂小孩是父母的财产,属于父母的;小孩子是错的,父母是对的,小孩必须听父母的话。
其实,作为成人,我们要尊重小孩的人格,他有自己的独立性,他应该享有自己的权利,家长养育子女是我们的责任。遇到问题,谁对谁错,要尊重事实,不能用成人的身份去压制孩子。

05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很小就会模仿,声音、动作、表情,都会模仿,父母怎样做,小孩子就怎样学。做父母的一举一动,都直接间接影响小孩子的。父母是怎样一种人,他们的孩子大概也是怎样一种人。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表率。比如:语言文明、举止有礼、讲究卫生、遵守秩序等等。
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上这五点,做父母的一定要了解,而且要依照这些去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效果。
举报/反馈

教育望远镜

10.6万获赞 2889粉丝
关注教育动态,分享教育故事,共享教育智慧
教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