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有这样一个故事: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
从上面文字可看出,孙权“誓不用”庞统原因有二:一是相貌丑陋,二是傲慢不羁。后虽然经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也就是说在对任何事的看法中,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我们学校有两个大学毕业生,才学都差不多,一个工作后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埋头干好自己的工作;而另一个整天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下班后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所以单位对第一个老师赞誉有加,而对第二个不屑一顾。多年之后,从实际状况来看,第一个工作也是按部就班,没多大起色,但是大家还是认可他的工作,而第二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工作异常努力,但是无奈先前造成的首因效应,不管是领导还是家长、同事,甚至学生,都不认可,也就是平时我们老百姓讲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我记得我大学毕业去向恩师道别的时候,恩师给我讲了语重心长的话,也是和首因效应相关的,他说:自古以来,好印象有助于你事业发展、工作顺利、甚至于家庭幸福;而坏印象会常使“英雄泪满巾”,有时会成为生活、工作、事业的绊脚石!
首因效应内涵的心理学意义是:
第一,首因效应是指对第一次接触的人或事形成的印象往往或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第二,首因效应造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根深蒂固,会影响对后来信息的解释和判断。
第三,首因效应建立起来的对人和事的影响,即使在看到与原来不符的事实时也容易倾向于忽略,如孙权明知赤壁之战庞统有功,却说是曹操的“钉船”。
第四,首因效应有惰性,就是说一个人对最早建立起来的印象,即使现在改变了,或者说是变好了,也不愿意改变先前的看法。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首因效应呢?
第一,对于一个老师而言,一定要重视首因效应,上好第一节课、讲好第一道题、讲好第一次话(班主任或者管理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打响第一炮,赢得学生,为以后的工作垫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对于班主任,观察学生,要从多方面观察,特别是要透过他的表现看到最本质的问题,特别是不要把千里马误了,要善于发现有个性、有才能的学生加以重点培养。
第三,在刚开学或者新的起点,教师往往急于上课,而不重视讲清楚学科特点、学习方法、作业要求及相关规定,往往就使第一课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者,要抓住解决问题或者主推一项制度的时候,最好选择好节点,最好的是一学期的开始,或者期中考试后,或者一项大型活动前或者活动后的表彰,这时候是最好的时节,也是最容易出效果。超过了这个时间节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五,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要提前筹划,安排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尽可能在科学一两周内安排骨干教师或者青年教坛新秀上好高效课堂的示范课,为大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首因效应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的,而不是仅仅在开学初,只要我们用心用情,创造性地使用首应效应,那么处处就会有精彩,处处皆教育。
本文原创(335篇),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