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溺爱,是对孩子的伤害。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不缺少关爱,尤其是独生子女。细数起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一个完整的“三代同堂”家庭,甚至是6个成年人来共同抚养一个孩子,如此超豪华的家庭教育阵容,按理说应该能把孩子教育好。
但是很可惜,有很多孩子从小就被父母老人宠溺娇惯,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这当然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初心,也并非父母和孩子的本意。
教育专家裴秀芬曾说:“关怀强迫、溺爱过度其实也是一种软暴力。”
溺爱孩子的父母,特别喜欢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大包大揽,本来工作就很累,赚钱也不容易,但是回到家里却要强打精神、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代劳。
很多父母,情愿自己受更多的苦,也不愿意让孩子受一点儿苦。
这样的奉献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父母的代劳和庇护下,根本得不到尝试、操作和实践的机会。长此以往,原本孩子能够力所能及、自己动手的事情,最终会因为缺乏实操经验而变得束手无措。而父母的“包办教育”实际上并未大幅度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让孩子因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做”而感到自卑、压抑和苦恼。
被父母代劳惯了的孩子,遇到事情和麻烦,总是习惯让父母和别人解决,在未来的需要自己面对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就会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还不懂得感恩父母。
如果父母的想法做法不合自己的意,就会很不开心。
年幼的孩子总是自恋的。他们往往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父母老师和家庭学校,都应该围着自己来转,围着自己制定规则和日常运转。在这个阶段,如果父母和老人一味地宠溺娇惯孩子,放纵和放任孩子的想法、需求和言行,就等于告诉孩子,他所有的肆意妄为、刁蛮任性都是合理的、正常的。
如此,孩子天性中的自恋情结从未经受挫败和打击,孩子就会以此固化成自身的观念和信念。那么将来等孩子变成儿童、少年,继而进入青春期和成年以后,他从小到大秉持、迷恋和存在的信念,就会因为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而逐渐崩塌和消散。
到那时,最痛苦的不是垂垂老矣的父母,而是年纪轻轻却迷茫困惑的孩子。
所以说,溺爱从来都不是“真爱”。
有学者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对待宠物的溺爱毫无二致。这样的爱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思考分析,更不需要尊重理解,是最简单也最不负责任的爱。实际上,不管是爱一个人,还是教育一个孩子,感情都不能不计后果地全盘托出。
放任、娇惯和包办的溺爱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毫无帮助。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光是给予,还要分清场合、辨明原则和确定立场;爱孩子也有合理和不合理,教育孩子也分为赞扬和批评。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能只有顺从、放任和溺爱,还应该有相互的争执叛逆、鼓励安慰和批评教育。
虽然溺爱孩子,能让亲子关系暂时显得和谐美满,但是,想要教育健康快乐、心智成熟的孩子,父母还是应该摒弃溺爱教育和包办教育,有理有据、张弛有度地尊重、理解和培养孩子。
溺爱孩子很简单,而且当时很美满。
但是教育孩子却很复杂,往往需要父母艰难地思考、痛苦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