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常常会有一种现象,老人们在对待在身边的孝顺的儿女,总是不待见,而总是偏心那些远在外面的儿女们,不管那些远在外面的儿女是否孝顺,都让他们牵肠挂肚。为什么儿女越是孝顺,老人越是不爱他们呢?听听这三位老人怎么说.
李大爷,65岁,有2个儿子
我们在农村生活,2个儿子,其实老大 从小都是比较勤奋的,但是我们会比较宠小儿子。他小,大儿子都已经长大,小的孩子肯定会更惹人怜爱。大儿子乖巧听话,学习也好,从没让我们操过心,而小儿子从小就调皮,经常旷课跟人打架什么的,我们也头疼不已。儿子长大,大儿子就去了城里闯荡,自己也干出了一番事业,把我们接到城里去住。
小儿子留在农村,我们经常担心他担心这担心那的,毕竟他从小就不长进,现在长大了,工资也不高,所以我们总是想着把房子留下给小儿子。大儿子给我们的钱,我们也舍不得花,攒起来补贴给小儿子。大儿媳妇看在眼里,总会对我们有意见,而大儿子倒是没说什么。
可是确实没办法呀,他再不长进,也是我们的儿子,大儿子要我们放心,没什么好牵挂的,就是小儿子不上心,还更让人牵肠挂肚。
张大爷,70岁
我有一儿一女,现在我老伴已经去世,儿子远在城里做也忙,房子也小,女儿嫁得比较近,就在我们身边,从小我们就有点重男轻女。
我们觉得儿子是自己家的。女儿总归是要嫁出去,跟了别人姓的。在农村传统的思想里也是养儿防老,以后老了肯定得跟儿子住,所以从小我们就会偏心哥哥多一点,对妹妹的关爱比较少。
妹妹也很上进,学习努力,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她却没有远嫁,而是嫁到了我们附近的镇上。哥哥学习一般,没考上大学,考了个大专,现在去城里当了个蓝领工人,工资一般般,娶妻生子买了房,我们都有帮衬。我们都知道,城里生活不容易。
俺女儿我们从来没有帮衬过,毕竟女儿家有女婿在那里,我们都想着以后东西肯定是给儿子了,没有女儿的份。现在老伴走了,儿子在城里,俺儿媳儿子在城里都没有回来照顾过老伴。生病那段时候都是女儿在照顾,不但照顾,医药费也是女儿出的。
现在老伴走了,我一个人生活,女儿也总是担心我,总是回来给我做好中午那一顿菜做好了,晚上我自己再煮个饭就成了。可我的心里还是对儿子牵肠挂肚,担心儿子在城里过不好。
张奶奶,69岁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留在身边,一在一个在城里做事。大儿子从小比较老实,人也乖巧,没让我们操心,大儿媳人也好,但太老实。小儿子从小调皮给我们惹了不少事,可是小儿子聪明,从来不读书,以后自己出来做生意,包工头,家里有不错的豪车,也娶了个漂亮的媳妇。
他们现在已经在城里了,买了大房子很少回来看我,可是每次一回来我就很高兴,心里疼着他。大儿子很乖,在自己村里,可是没什么出色,就是给人打份工,每个月三四千,勉强能养孩子。
每次小儿子回来,街坊邻里都羡慕我,说我的儿子有出色,我心里乐呵乐呵的,肯定会偏心小儿子。
结语
看了三个父母的心里话,难免会看得出来多子女的家庭,父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的真不多,有些人是偏爱有钱的孩子,有些人是因为重男轻女,有些人是从小就偏心最小的。
其实总结了三个父母的心理,儿女越孝顺,越不受父母待见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老人也虚荣,她们心里把孩子作比较,哪个有钱有本事,说出去也风光,哪个孩子就最讨人喜欢,因为他让自己脸上长光。
第二,远的香,近的臭。毕竟相处的时间少,关系相处也更为融洽。儿子儿女在身边,再好再孝顺,难免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不惯。而远在外地的孩子,很久才回来一趟,难得的相聚,让他更加痛心,而且因为很久不相见,两人关系肯定相处得好。
第三就是重男轻女。很多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左右,觉得男孩子是自己是得依靠,不靠女儿养老,所以就更偏心儿子。
其实孝顺的儿女多数是不善言辞,性格温柔温和敦厚,不像一些孩子油嘴滑舌,会讨老人喜欢,所以老人会偏心那些更会说话,更有钱的孩子。
聪明的老人应该学会一碗水端平,就算你真的是在心里疼爱那个孩子就疼在心里,不可以表现出来太明显,否则会造成儿女之间互相比较,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而且以后到你老了,真正要靠哪个给你养老?还真的说不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