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认为,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天地之母,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道的形体是虚无缥缈无形无状的,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却是生生不息的。
所以,老子不厌其烦的强调,人要效法道的虚无,要做到柔弱、如谷、不争、处下等等,就是要抛弃自我的情绪私欲,抛弃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让自己的心灵达到像道一样的空灵,只有在这样的无我境界中,生生不息的道用才能对自己产生作用,才能让自己获得智慧。
有了智慧,就能够看清客观事物的真相,找到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最终把事情做对做好,通过把事情做对做好,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
道家文化,也是通过把事情做好而获得利益,只不过道家文化特别讲究的是,要在做事情的时候,比普通人多了一个无我的境界,并在无我的境界上产生智慧,道家人物就是凭着无我境界上的智慧,才比普通人看得更清、做得更对,取得的利益当然也就更多。
我们已经运用了道家文化的方法,通过对孩子和父母双方心理的分析,明白了孩子之所以会有叛逆的原因,就是孩子希望有一个自我的认定,而父母却屡屡否定了孩子的自我,于是孩子就更加需要认定自我,在这场拉锯战中,孩子就成了父母眼中的叛逆。
那么,孩子对自我的认定,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则又需要用到道家文化。
无我、看清、做对、双赢是道家文化的总纲,无我就抛开自我,但抛开自我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得到智慧,有了智慧就可以看清、做对、双赢,有了双赢就能让自己的获利也是最大。这就是道家经典《阴符经》所说的“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所以,道家文化对于个人的自我是肯定的,如果否定了个人的自我,那还要谈什么获利呢?老子的《道德经》就明确说了,学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求以得,有罪以免”,如果连自我都否定了,那谁来“求以得,有罪以免”呢?
既然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作为孩子需要得到自我的认定,又有什么错呢?那么,做父母的为什么又要屡屡否定孩子的自我呢?
很多的父母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来要求孩子,所以无论孩子做什么,在大人的眼里都是有问题的,都是需要纠正的。于是,就拼命的管着孩子,说着孩子,也就屡屡的否定了孩子的自我。
如果父母能够明白,孩子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必然会产生的想法和做法,就算孩子有什么不对,也完全可以通过先肯定后弥补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错误,而不是一味的否定、挫伤孩子的自我认定。
如果父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孩子自己所作的决定,要多给予肯定,也就是要多依着孩子,因为三四岁的小孩不至于做出出格的事,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父母应该多由着孩子一些,多听听孩子的话。当然,对于一些危险的行为还是要制止的,只要在平时多多听从孩子的意愿,就算偶尔有几次制止了孩子的危险行为,也不至于就此造成了孩子的叛逆。
当孩子到了能跑能闹的时候,也就是最考验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的时候了,从理论上讲,既要肯定孩子的自我,又不能替孩子承担责任,对于这句话可以分两点来理解。
一,父母们必须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必须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所要面临的事情,对于一些日常玩耍的事情和生活中吃饭穿衣这样的小事,就大胆的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就让孩子当领导而父母当下属,因为在这些小事情上,由孩子作主还是由父母作主,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干嘛非要否定孩子的自我认定呢?
在这个关键的年龄段上,最犯忌的事情,就是父母不让孩子自己作主,什么事情都要由父母来作主,那就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了,十有八九这孩子会叛逆。
对于一些可能会有不良后果,但不至于有严格后果的事情,父母也应该让孩子去尝试,只要大人有一定的准备,是可以让孩子去大胆尝试的,让孩子通过尝试,自己来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而不是父母强迫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曾经有一个孩子,对于家中的电器插座很好奇,总喜欢用手去摸,甚至拿小木片去插入插座的孔,孩子的父母就特地买了电灯泡和干电池,和孩子一起做点亮电灯泡的实验,还让孩子用手去摸一下干电池的直流电,让孩子尝到了手指被电麻的味道,从此这孩子再也不会去碰电器插座了。
对于一些真有危险的事情,做父母的切忌用灌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应该通过找资料、做模拟实验等方式,其目的就是告诉孩子,不是爸爸妈妈要制止你,不是爸爸妈妈故意要让你难过,而是通过种种实验,已经证明了这真的有危险,所以爸爸妈妈才不让你去做的,如果能够这样跟孩子说,相信孩子是能够接受的。
若能做到这样,就算当孩子真的做出了诸如到处玩火这样的危险举动时,父母给予了果断的制止和惩罚,孩子也不会因为这么偶尔几次的事情,就产生了叛逆。
二,父母应该帮助和鼓励孩子对自我的认定,可以鼓励孩子多尝试,但必须要跟孩子说清楚,后果和责任必须由孩子自己来承担。就好比前面摸电那个例子,父母就已经告诉孩子了,摸电会有什么感觉,孩子要尝试是可以的,但责任和后果必须自己承担。
比如孩子不肯吃饭或者不愿多穿衣服,父母就不要强逼孩子吃多少饭、穿多少衣服,而是应该让孩子去试试,当孩子饿过了肚子、冻着了感冒之后,就能让孩子自己知道该不该吃饭、该不该穿衣服了。
有些父母有一个错误的做法,一方面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整天让孩子严格按照父母的思想来生活,万一孩子出了一点事情,就迫不及待的替孩子承担责任,甚至帮孩子开脱责任,这是非常糟糕的家庭教育。
对于已经过了成长期的孩子的叛逆,就真的比较棘手,因为这孩子是经过十多年的挣扎,在不断的希望认定自我又被否定了自我,想强烈的认定自我又被强烈的否定了自我,对于孩子来说叛逆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就像一些少男少女,父母不让去夜店却偏要去,父母不让交往古惑仔却偏认为古惑仔就是英雄,父母越不让孩子去做的事,孩子却越喜欢去做。
如果叛逆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恐怕最苦口婆心的说教都难以有好的效果,那就只能通过社会的力量,一方面要尽快让孩子有一个自我的认定,做父母的就必须调整教育策略,切忌又唠唠叨叨的说教个不停,而是要尽量的多肯定孩子,重新让孩子认定自我;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惩戒的方式,堵住孩子继续叛逆这条路,通过这么不断的一疏一堵,总还是能够收到效果的。
总之,要预防和消除孩子的叛逆,关键就是要肯定孩子的自我,让孩子有一个自我的认定,多帮助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得出结论,尽量让孩子自己来作主。在生活中尽量不要管住孩子、强迫孩子,切不可把高标准严要求这一套用在孩子身上。再通过鼓励孩子去大胆尝试,让孩子自己明白,只有按照着客观情况做事情才能得到好处,如果硬着头皮跟客观情况对着干,肯定是会倒霉吃亏的。
总的来说,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叛逆的,孩子的叛逆并不是目的,只是孩子的一种手段,孩子就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自我认定的目的,如果父母左右看着孩子都觉得有问题,非要管着孩子、说着孩子不可,那就是逼着孩子去叛逆。
做父母的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从小就能够肯定孩子的自我,让孩子在被肯定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就算父母逼着孩子去叛逆,孩子都不会去叛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