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向来是报刊媒体与读者沟通的渠道。为了便于给作者、读者们答疑解惑,也为了让这些问答内容惠及更多的设计从业者,《装饰》基于微信平台重启了“编读往来”活动。
想提问,请点我。
内容摘要: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心理学研究可以分为三种途径,最高级层次是研究思维策略,第二级是研究信息加工过程,最下层是研究生理过程。这三个层面的研究都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更是设计学科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文从设计心理学对器物意义建构的理论综述出发,从心理学的上述三个层面分别分析设计的心理学应用案例,以期探索心理学设计研究与应用的未来愿景和趋势
1
顶层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设计构建思维策略
Simon认为,心理活动的最高层级是思维策略,作为人类心理认知结构中最为复杂的设计行为,恰恰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计划策略与思维决策过程。人是通过搜索来解决问题的,这种心理过程并不是寻求最优(optional)的方法,而是探寻一个满意(satisfying)的方案,具有可变的志向水平(aspiration level)。
1. 设计决策
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sensation)是指察觉环境能量并将其编码的最初若干过程;知觉(perception,又译为感知)是由含义、关系、语境、判断、过去经历和记忆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的结果。认知就是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加以整合、解释、赋以意义的心理活动过程。当设计者面对设计任务时,外部和内部的限制条件转化为可供理解的特定信息与记忆标签,通过调取设计师的长期记忆和知识进分析、整合、评价、决策。这些特定信息被记忆编码所形成的经验所影响,进而帮助设计者进行决策和判断。产品的设计行为是开放环境中的价值编码(Encode),产品的消费使用过程是用户对产品信息的理解和解码(Decode)。图1-8分析了心理学在设计思维策略层面上的应用案例,这些作品并没有停留在具体的器物设计上,而是注重开发对设计决策和创新流程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方法模型和设计工具包。
1-6. 女性护理产品设计趋势预测与方案决策评价工具包
设计开发:赵超设计团队
设计研发团队通过对女性护理产品目标用户进行质化和量化研究,对每一个研究样本的随身物品和情感需求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开发出一套由27张卡片组成的“女性护理产品设计趋势预测与方案决策评价工具包”。设计师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借助于这27张卡片提供的矩阵图或轴向图,分别对女性护理产品设计中的用户心理需求、色彩喜好、性格特点、功能形态、材料选择、表面处理等设计要素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帮助设计团队和管理团队在思维策略顶层对设计目标体系、产品定义、设计方案进行预测和评价决策,成为借助于心理学理论进行设计决策方法工具开发的探索性案例
7-8. 智能家居产品服务体验设计方法工具包
设计开发与汇编:赵超设计团队
建筑智能整装产业的设计创新涉及产品、空间、服务等一系列要素的整合创新。设计研发团队为了让该产业领域的设计从业者系统掌握产品与服务设计从构架、用户洞见、角色研究、设计范围界定、可行性分析,直到原型测试、概念方案、设计构思的不同环节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开发出针对建筑智能整装产业领域的设计创新工具组合包,帮助该领域设计师构建从物料采购、施工技术、搬家入住到居住使用、更新维护、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条和全使用环节的可持续设计创新工具包
2. 心理共情
共情是体现“价值共鸣”的心理学依据,是设计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方法。价值共鸣是设计的主客体双方在感知与情绪上达到同步,形成能互相体会的状态。设计者需要实现这种状态才能在人造物的设计上满足特定社会与人的需求。实现这种“共鸣”需要设计师研究几个关键要素:明辨客体价值;心智模型的深入理解;具体设计信息的编码;特定场景下的意义构建。
共情可以被划分为四个维度:视角采取(perspective taking)、共情影响(empathic concern)、幻想(fantasy)和个体痛点(personal distress)。传递用户价值的重点是在用户与设计者的不同语境下,设计信息的沟通与感知能够实现同步。
9. 福特开发的老年人共情设计工具服
福特汽车公司在进行FOCUS汽车设计时,借助于心理共情理论,通过整合老年病学、材料学、设计学、行为学等多学科专家设计研发出“老龄模拟衣”。设计师穿上这套“模拟衣”能够切身体验到老年人在认知、机能、行为、心理上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而帮助设计团队更全面地理解老年用户的需求,设计出更具包容性的FOCUS汽车。该车一经推出,就受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共同青睐,获得巨大的市场成功,成为共情理论在包容性设计实践应用的成功案例
10. 共情理论在英国救护车设计中的应用
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皇家艺术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共同组建的跨学科设计团队,通过共情体验、沉浸式研究和追踪拍摄观察等方法,对救护车现存的紧急救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设计师与急救人员一起工作,观察急救人员在救护车上的行为过程,对他们进行访谈并向他们学习。借助这种身临其境的共情研究方式(empathy)和协同设计的流程(co-design),完成人性化设计解决方案。新方案设计了中央担架的方式,使临床医生可以360度接触患者,以实施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车内设计避免了可能积聚灰尘的角落和缝隙,所有设备和耗材都通过简单且精心设计的“工作墙”固定在车辆的一侧,以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操作方式放置医疗材料和工具。急救团队在每次上班前将模块化的治疗包放置到车辆中,其中包含特定工作所需的所有物料,如敷料、插管、气道和氧气套件、烧伤和产妇包,以便实施精准救治。研究发现,新设计的救护车在治疗效率和感染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根据财务模型的预测,新的设计能在紧急救治方面为英国节省约4000万英镑的财政投入,展现了心理共情在设计策略层面上的贡献
2
中层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设计构建信息加工过程
心理学的第二个层级是研究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符号操作”的信息加工系统,具有六项功能:
(1)输入符号;
(2)输出符号;
(3)存储符号;
(4)复制符号;
(5)建立符号结构;
(6)条件性迁移。
人的这些功能与计算机接近,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假设,任何系统如果能够执行上述六种功能,就能够表现出智能,因此这六项功能也构成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符号学试图描述感知和表征的机制,是设计心理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其中,感知意义是指理解用户的活动和需求,表征则是指将用户的需求转移到产品属性上。用户通过可视化的产品属性以及对产品的占有和使用,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构建意义阐释代码,形成对符号的解释。
产品设计语义学建立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之上,被定义为研究在认知和社会背景下人类创造的形式符号特性,以及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器物的设计行为中的方法。在设计语义学中,信息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部分,产品即是功能载体,也是社会和心理符号。Saussure把符号解释为能指(符号的具体形式)和所指(指代的概念内容)相互关系构成的整体。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显示了符号的意义,反映了人对于符号意义的心理认知判断。设计中符号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依赖于符号意义的心理形成过程。
1. 行为引导
产品必须将可视化的形式和可被理解和使用的意义紧密联系,从而引导人正确的操作行为。用户操作的功能性成效,即可用性和易用性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标准。产品应在任何时候适应人的心智模型,在使用中减少错误和行动难度。Norman指出,产品的可视化结构是通过三条线索来帮助用户评估产品应该如何使用的:易用性、功能可见性、约束和映射。用户心理感知的产品功能属性决定了该产品应如何使用的客观性;执行特定活动的行为受到用户心理感知程度的限制;映射是指用户操作与系统相应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设计的可感知性与心智模型的一致性。图11至图15分析了通过可视化设计引导行为操作的心理学设计应用案例。
11. 通用交通信号灯设计
设计:Jiyoun Kim
与现有的交通信号灯相比,通用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借助颜色和形状来发送更直观的信号,映射用户的心理认知,引导用户的正确行为。该设计由三种不同形状的信号灯组成:三角形符号的红色灯表示“停止”,方形符号的绿色灯表示“运行”,圆形符号的黄色灯表示“保持”。通过颜色和形状的组合对应设计,映射用户的心理认知模型,引导正确的交通行为。弱视和色盲者可通过形状的辅助更清晰地理解信号灯的意义;儿童也可以直接而轻松地理解信号灯所传达的含义
12. MODIFY系列按钮
设计:Matthias Pinkert
设计师将人们对五种触觉操作(转动、拉动、翻转、推动、按下)的直觉认知与按钮的形态设计相互关联,借助于语义学原理帮助用户对不同按钮的形态所包含的操作意义进行解读和心理暗示,引导人们借助直觉认知对日常生活中的边缘行为进行易用性操作。如今,将直觉、语义、视觉心理、行为等要素进行整合研究,对不同操作要求的按钮进行语义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学院基础训练课程的重要内容
13. ON-OFF台灯
设计:MUID
图13所展现的台灯设计将用户日常生活中开关灯的行为经验进行语义衍生,按下ON打开台灯,按下OFF则关闭台灯。通过这种直观互动的方式,带给人们可视化的易用操作体验,是借助于直觉心理认知进行产品语义设计应用,引导正确操作行为的设计案例
14. 基于性别差异化需求的洗衣液设计
设计:赵超设计团队
设计团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不同性别用户洗衣行为和心理需求的比较研究,借助于符号学原理和语义学应用,分别设计出男性和女性使用的不同洗衣液产品。设计解决方案借助于具有鲜明符号特征的形态、色彩、材料、线性,以及洗衣液香型等,暗示男女性用户不同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习惯,从而引导其不同的消费使用行为
15. BOOKMARK PEN–KIKKERLAND
设计:Gerhardt Kellermann
通过对人们日常阅读书写行为习惯的研究,设计师借助于形态语义的转换,将笔和书签进行整合设计,使其转移到特定的阅读情景中。人们拿起笔,将其放在书中并合上,笔被夹在了书中,在书不突起的情况下用户也能通过视觉提示感知到这支笔和上次书写或阅读停留的页面。通过一支笔所带来的心理体验引导人们在阅读书写过程中对无意识行为的构建
2. 技术认知
机械时代的产品呈现出功能与形式相统一的设计理念,然而,信息智能时代的产品所使用的技术较之机械时代,表现得更加隐秘和抽象,产品功能也更加复杂多样,令人们难以理解,甚至造成认知偏差,导致误操作。因此,Krippendorff挑战了Sullivan所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理论,指出设计关注的是技术产品如何象征性地嵌入社会结构,以及它们因此对文化的自生成(自我生产的过程)做出的贡献。在虚拟技术世界中,意义创造是一个循环的认知过程,从最初的对复杂技术不可理解的感知开始,然后为其想象假设的情境。在这个解释性的循环中,不同的技术和操作特征被区分,产品的意义随之被构建,直到这个过程发展成足够连贯的知识链条。(图16-21)Norman因此指出,设计是对复杂技术的管理,是通过信息、认知、理解、行动过程实现让用户感知复杂技术世界的可达性。
16. 无扇叶空气净化电扇
设计:Dyson
Dyson电器的核心技术源于对空气动力的研究,在空气净化电扇设计时,设计师把核心技术特征显著地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强化了巨大的空洞和无扇叶的设计,隐喻了空气的流通,构建了人们对新技术的心理认知,彰显了产品与其他竞品的差异性,进而突出产品的核心技术价值。在线下体验店设计中,Dyson借助于产品零部件的爆炸分解展示,将空气过滤的抽象功能语义形象地视觉化呈现出来,利用类比形成可感的心理认知和价值信息
17. Maestro电子小提琴
设计:Junguk Shin
电子小提琴的声学技术原理与传统的基于琴身空气共鸣的发声原理不同,如何让初级演奏者借助传统的拉琴经验和技巧,对新的技术产生关联性认知,进而帮助其快速掌握基于数字电声技术的乐器,需要设计师将传统小提琴的设计语言进行语义迁移。这款为帮助初学者练习而设计的电子小提琴Maestro,将人们对传统与现代技术的心理认知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师沿用了传统小提琴的线条,极富雕塑感的透明高分子材料不仅展现出数字技术美学的精髓,更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小提琴的使用记忆,在新技术语境中让经验得以延续。初级演奏者可以根据小提琴上亮起的LED灯,直观地看到需要弹奏的位置。与之配套的手机App能实时反馈弹错的音,录下弹奏的曲子,帮助初级演奏者反复训练
18. 数字打印机
设计:Technology Design
智能技术将打印机变成不同尺寸的黑箱,如何让人们能够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理解数字打印机的功能和技术原理并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其进行操作使用,是Technology Design公司运用设计心理学原理进行语义设计的目标。新的设计将传统的滚轮油印原理进行可视化呈现,打印机的支架被设计成如同从两个印刷滚轮之间不断印出的纸张。整个设计借助于人们对古老印刷术原理的经验认知,面向数字虚拟印刷技术进行意义迁移,帮助人们更形象地理解打印机的技术工作原理
19-21. 龙飞船操作仪表和内舱设计
与传统飞船设计的比较美国SpaceX发射的载人航天器“龙飞船”是对人类航天探索的一次突破性创新,通过对宇航员在特殊任务环境下的心理研究,SpaceX重新设计定义了载人航天飞行器的人性化系统设计和易用性体验。通过图19至21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龙飞船无论是在宇航服的设计、操作仪表的设计,还是舱内饰的设计上,都对技术复杂程度和系统集成度极高的航天载人飞行器产品进行了简洁易用的颠覆性设计创新。简约时尚的航天服替代了满身管线的笨重职业装;人性化交互体验的大尺度液晶屏幕替代了传统的由数百个复杂仪表和开关组成的操作仪表界面;体现未来科技美学价值的舒适内舱替代了拥挤而布满各种零件的狭小舱室。这一切都是基于对宇航员在特殊太空环境中处理复杂技术问题时的心理学研究所输出的设计产业化成果,体现了设计在心理学层面上对于复杂技术的管理和对操作行为的规。
3
底层心理学研究与应用:设计干预生理情
心理学的底层是研究人的生理过程,即神经反应过程所产生的情感体验。Norman把人的情感要素按照本能层、行为层和精神层进行了解析。他强调设计在情感上的适用性和体验感,积极的用户体验必须满足用户的欲望并对其形成吸引力,才能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实效。
1. 情感干预
人性化设计能够对人的心理和情感进行积极的干预和重塑。Csikszentmihalyi和Rochberg-Halton从心理学角度区分了人与物之间的三种交互模式(直觉、情感和认知),这三种模式对于体验、自我认知、以及产品的意义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认知模式能够评估“用户—人造世界”交互的性质。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心理认知的交易方式,不仅限于人造物本身,而且被认为是所有用户体验中的一个潜在因素。使用者与人工物品之间交易的情感模式关系到精神能量的传导方式。经验流通过与人造物交易的内在回报获得刺激性增长,进而引导用户心理的积极反馈,并有助于自我意识与情感的重塑。图22至图30从产品、环境、服务、体验设计的不同案例分析了情感干预设计的内在心理学逻辑。
22-23. 基于消极情绪干预的智能服装设计
设计:Sophia,赵超
设计师通过研究人的心跳、体温等生理指标与个体情感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旨在设计一款面向未来的智能服装。通过内置的生物传感器采集用户的生理指标变化所传递的情感体验,监测用户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情感特征。当智能服装监测到用户正在经历愤怒或悲伤等消极情感时,就自动启动服装内置的音乐播放,借助于不同旋律的音乐干预用户的情绪,帮助消极情绪向积极情感转化,借助于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时尚设计对用户进行心理治疗和情感干。
24-25. 促进情感交流的模块化智能汽车座椅
设计:Joyn Ayer
通过闭合或打开的灵活可变椅背侧翼设计,模块化智能汽车座椅旨在创建既能促进邻座乘客情感交流又能保持个体乘客隐私的乘车体验。“伙伴座椅”的动态翼展最大限度地平衡了乘坐者人际交流和私密性两者之间的需求,车辆的外部被设计成智能玻璃的“气泡”,借助于透明的OLED在玻璃上将每个乘客的情绪信息显示在内部
26-27. 针对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交互产品设计
设计:关加印、赵超
设计团队借助于实验测试、口语记录、语义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监狱服刑人员色彩心理和听觉认知等要素进行采样比较研究,探索色彩和声音等要素对于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的积极矫治影响,最终通过整合交互设计、色彩设计、声音设计等要素,研发出面向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交互产品设计和服务体验。服刑人员在监狱中特殊设计的矫治屋里,通过与该装置进行游戏交互,对其消极犯罪心理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以帮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
28. 荷兰儿童肿瘤医学中心
设计:MMEK
患病儿童仍旧在成长,心理认知、社会情绪和运动发育对于他们非常重要。荷兰儿童肿瘤医学中心的设计考虑到患病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需求,采用了大量色彩鲜明的色调和专门针对儿童进行的游戏化情境设计,引导儿童正面的情绪,消除就医的恐惧感,带给他们更积极的治疗心态
29. 儿童核磁检查服务体验设计
设计:飞利浦医疗
据统计,医院里有将近80%的儿科患者需要服用镇静剂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飞利浦公司在设计儿童核磁设备和检测空间时,借助于体验设计和服务设计方法,将MRI机器转变成一个孩子们对冒险故事的体验情境,患者在其中扮演主角。设计团队借助于多媒体投影技术,在机器的外部和房间中构建了海底探险等不同的游戏情境,并为技术人员创建了故事脚本,以引导儿童患者进入故事角色。通过设计,孩子们把一直被认为是严肃、恐怖的医疗检查当成了一次游戏,以更为主动和愉快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疗检查程序。借助于这种情感化的体验设计,服用镇静剂的儿童降到了10%。许多儿童医院的设计不但解决了儿童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和家长的困扰,更营造出人文化、艺术化的疗愈环境,从设计心理学角度对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0. Hideaway椅子
设计:Daniel Kamp
Hideaway椅子是由胶合板与软垫组成的儿童座椅,其球形外壳被设计成婴儿曾经生存过的子宫形态,并组成了视觉和听觉的私密性空间,通过潜意识的心理映射,为儿童坐在里面的不同行为提供舒适安全的空间体验和心理情感暗示
2. 价值联想
人们接受信息意义的过程是对人造物外延和内涵信息的解释。在外延中,产品需要传达其功能和其所代表内容的信息;内涵指的是审美价值维度,它传达了人们对产品的主观印象和情感。人喜欢熟悉的事物,熟悉感提供了心理上的愉悦感和安全感。联想设计应注意符合特定群体在文化语境中的熟悉感、可理解性的心智模型,进而增加用户的感知维度以及信息和能量传输的密度。人们通过心理认知和联想过程,与“真实”感受的产品及其意义交互,进而塑造用户的体验。图31至图36的设计案例显示,把经验和记忆借助于符号注入到情节或品牌中,在顾客心智模型中嵌入文化记忆,通过联想传递产品的价值。
31. RetroduckQ无线充电器
设计:BKID co
Retroduck Q是一款无线充电器,是对人们记忆中熟悉的旧电视的现代诠释。通过心理联想,在给手机充电的同时,让人们体验儿时看电视的记忆。Retroduck Q的怀旧设计和成熟的技术赋予了智能手机更加多样性的意义和使用情境
32. Art Sponge
设计:Lesha Limonov
Art Sponge是借助于心理联想设计的浴球包装,通过将浴球独特的材质机理和色彩巧妙地与不同历史名画相结合,带给使用者一种轻松戏虐的情感体验和趣味化使用情境,充分展现出情感化设计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
33. Standing Scissors
设计:Starley Leung
“站立的剪刀”的设计是通过仙人掌植物的语义将桌面装饰摆件和通用剪刀进行关联整合创新。该设计作品除了具备剪刀的功能性,还扮演着点缀办公环境和家居生活的作用。往内收拢的把手和凸起的顶点设计,巧妙地将操作行为语义与人们对仙人掌形象的抽象认知相整合。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方便使用者握持,避免滑落。开放式的把手符合多样的手形和不同抓握方式,是功能和情感设计完美结合的设计案例,屡获设计大奖
34. 巧克力颜料
设计:Nendo
借助于心理层面的价值联想,设计师将巧克力设计得如同一套颜料。颜料盒中的巧克力试管包含多种色彩,管内装有不同的调味糖浆。标签上注明了每种巧克力的味道,并可以在食用时借助于外层标签纸保持手指清洁。这种设计结合了人们童年时打开一盒新颜料的兴奋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和记忆,食用不同口味巧克力的味觉体验,带给人一种“熟悉的”联想和惊喜
35-36. 平衡鼠标
Samsung公司
Samsung设计的平衡鼠标,旨在平衡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通过心理联想,构建了象形可爱的模块化老鼠形态,当完成工作后,该鼠标如同顽皮的机器小鼠一样,自动逃脱人的手掌,通过捉迷藏的形式与人发生情感化的互动
3. 隐喻与转喻
人工制品不仅是功能性实物,也是一种象征和隐喻的意义符号。隐喻和转喻为用户日常生活中的意义理解和交流提供了基础。隐喻是通过相似关系来构建人的心理共鸣,这些相似关系使用户能够用熟悉的事物表达一个陌生的领域,进而适应新的语境。转喻映射了器物整体中部分使用的可能环境,提高了人们认知行为探索的效率,为人本设计的符号理论提供了基础。设计师需要使用户自然地依靠直觉经验理解和探索人工制品。因为所有的理解都涉及隐喻,即用熟悉的其他事物来理解一个事物,所以设计师应该依靠来自人类正面经验的隐喻进行创造。(图37-41)
37. Real Banana Milk
设计:Dongwook Yoon
图38所展示的包装设计利用人们对香蕉的直觉心理,唤起剥皮香蕉的情感和记忆。这种包装理念隐喻了香蕉牛奶的新鲜度和甜度,通过这种直觉化的香蕉图像包装,给人以食用真实香蕉的感觉。设计体现了“所见即所得”的信息传达,成为“无意识设计”理念应用的典型案例。设计把信息与人的印象进行强关联处理,为顾客对产品的认知构建通感,让水果的味觉嗅觉在人们潜意识中被激活。设计创意是建立在大众对于水果的一致性的心智模式基础上的,即香蕉具有香甜甘爽的意义,这样的设计让人对产品形成无需思考的亲和力,增强了产品的可感知性
38. WatchMe
设计:VivienMuller
WatchMe是一款小巧可爱的智能手表无线充电座,利用设计心理学的隐喻和转喻手法,借用了小怪兽的设计原型,手表在App的配合下转化成小怪物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面前的主人。充电过程也变成和小怪物情感交流的体验过程。设计师通过充电时的互动行为,让充电座和用户产生情感上的交互,转喻手法的应用使简单无聊的充电过程变得有趣
39. 国际象棋设计
运用形态的隐喻对国际象棋不同棋子进行有意义的设计呈现,通过心理认知通感的转移,帮助人们方便快速地识别不同棋子的功能形象和所示意义。这项设计训练已经成为设计学院基础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40-41. Rhei磁力液体时钟
设计:Damjan Stankovi和Marko Pavlovi
Rhei液体时钟的设计隐喻了时间如同流水一样不断从人们的指尖和耳旁流逝。时间与流水两者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共性,在文学作品中人们虽然总是如此进行描述,却从未有人将时间像流水一样的概念视觉化地展示在人们眼前。该设计借助于磁力技术,视觉化动态隐喻了这一经久流传的民间谚语,同人们对时间的心理认知产生共鸣
42. Sophia机器人
设计:Hanson Robotics
来源:《装饰》2020年第4期“设计+心理”
原文:《设计意义的建构:设计心理学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本内容为文章节选。
作者:赵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