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对象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应用中主要用的是语言暗示,也会使用眼神、手势、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方式。
人或环境以较自然的方式向被暗示对象发出信息,其在无意识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俄罗斯心理学家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是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是把“双刃剑”,其可以救治一个人,亦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暗示的人如何理解所受到暗示并作出相对的反应。
恰当地利用暗示效应进行自我内心调节
人们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社会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或暗示别人,或接受别人或情境的暗示,或进行自我暗示。只要我们接收到了暗示的信号,它就会对我们产生相应的影响。积极的心态,如热情、激励、赞许或对他人有力的支持等,使他人不仅得到积极暗示,而且得到温暖,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反之,消极的心态,如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则会使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使人承受的不仅仅是暗示带来的压力与痛苦,而且还会波及到人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各种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信誉暗示、情境暗示、表情与动作暗示等。当我们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暗示,甚至已经因此而导致自己身心发生改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摒弃消极暗示。
当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如果发现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时,也要注意暗示的方式和度,尽量使他人接受积极的、适度的暗示,防止因为暗示而导致他人心理甚至行为方面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我们长期接收积极的暗示,就会成长为一个积极心态的人,在面对任何事物时都会保持积极的心态;反之,如果我们长期接收消极的暗示,就会成长为一个消极心态的人,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会朝向消极的方向。
望梅止渴
有一次曹操带兵在外行军,一时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都渴极了,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有个大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一个个都流出了口水,暂时止住了口渴,又有了前进的力量,得以行军到前面有水的地方。
生活和工作中,积极的暗示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利益。积极的暗示应用在家庭中,会收获良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及其他家庭关系;积极的暗示应用在工作中,会收获良好的同事关系、工作效益;积极的暗示应用在自我成长中,会成就越来越好的自己。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
一切外在所现皆由心生。
举报/反馈

荷台散人

182获赞 29粉丝
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