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设计是科研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如何设计出高信效度问卷,台湾学者吴明隆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第一步 编拟预试问卷
在预试问卷的编制或修订上,应根据研究目的、相关文献数据与研究结构等方面加以考虑,如果有类似的研究工具,可根据研究当时的实际情形,加以修订、增删;如果是自己重新编制问卷,问卷内容应依据研究结构的层面,加以编制。
在编制问卷时应注意:
1.如果问卷的题项内容过于敏感,应在问卷中穿插数题“测谎题”,以探知填答者是否据实填答。
2.态度量表通常采用的是李克特式量表(Likert-type Scale)法,量表填答方式以4 点量表法至6 点量表法,最为多人或研究者所采用。
应采用几点量表法,学者Berdie(1994 )根据研究经验,综合提出以下参考:
1.在大多数的情况下,5 点量表(points)是最可靠的,选项超过5 点,一般人难有足够的辨别力。
2.3点量表限制了温和意见与强烈意见的表达,五点量表则正好可以表示温和意见与强烈意见之间的区别。
3.由于人口变量的异质性关系,对于没有足够辨别力的人而言,使用7 点量表法,会导致信度的丧失;对于具有足够辨别力的人而言,使用5 点量表,又令人有受限的不适感。
4.量表的点数愈多,选答分布的情形就愈广,变异数也会变得更大,有些人认为这种情形在统计检验上会具有很好的区别力,然而,(1).这种选答很广的分布缺乏可信度,故完全没有意义;(2).较大的选答变异数,表示也会有较大的抽样误差,就统计数据分析的意义而占,是不该有太大的变异数的(彭仁信)。
李克特式量表法,重视其“内在一致性程度”,这是量表题项两两之间关系强度的函数,也是题项与潜在变量间的关系指针,函数值大小与题项数多寡有密切关系,题项数愈多,愈有可能涵括所要测量的潜在变量:不过,题项数过多,在实际研究情境中多数会有实际的困难,如受试者时问不允许或造成填答者不用心作答等。
学者DoVellis, (1991)对于预试问卷题项数提出以下两点看法,可作为研究者参考:
1.如果研究者是编制或发展一个正式的测验或量表,作为其它心理测量之用,则预试题项数最好是将来所需正式题项总数3~4倍
2.在某些特定内容范围中,有些量表题项的发展不容易,或先前相关的研究显示,这些设想不需要过多的题项即可获得良好的内在一致性,预试量表的题项数约为正式量表题项数的l.5倍即可,如正式量表题项数预计在20 题附近,则须试问卷时,其预试题项数大约为30 题。
第二步 预试
预试问卷编拟完后,应实施预试,预试对象的性质应与将来正式问卷要抽取的对象性质相同,预试对象人数以问卷中包括最多题项之“分量表”的3~5 倍人数为原则
如调查预试问卷中,包括三种分量表.每种分量表包含的题项分别为40 题、35 题、25 题,则预试对象,最好在120 位至200 位中间,如果样本较为特殊,在预试人数的选取上可考虑再酌减一些。
预试时选取样本数应该多大最为适宜?应考虑问卷量表是否进行因素分析。因为因素分析时,以较大样本分析所呈现的因素组型(factor pattern),比一个只用较小样本所出现的因素组型,要来得稳定。
进行因素分析时,量表的题项数愈多及预期要有较多的因素层面的话,应包括愈多的受试者(DeVellis)。
进行因素分析时,学者Tinsley 和Tinsley ( 1987 )建议,进行因索分析时,每个题项数与预试样本数的比例大约为1:1 至1:10 之间,如果受试者总数在300 人以上时,这个比例便不是那么重要。
Comrey ( 1958 )提出,如果量表的题项数少于40题,中等样本数约是150 位,较佳的样本数是200位,
第三步 整理问卷与编号
问卷回收后,应一份一份检查筛选,对于数据不全或不诚实填答之间卷,应考虑将之删除;
对于填答时皆填同一性答案者,是否删除,研究者应考虑问卷题项本身的内容与描述,自行审慎判断。
筛选完后的问卷应加以编号,以便将来核对数据之用;之后再给予各变量、各题项一个不同代码,并依问卷内容,有顺序的键入计算机。
第四步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即在求出每一个题项的“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简称CR值),其求法是将所有受试者在预试量表的得分总和依高低排列,得分前25%至33%者为高分组,得分后25% 至33%者为低分组,求出高低二组受试者在每题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多数数据分析时,均以测验总分最高的27%及最低的27% ,作为高低分组界限),如果题项的CR 值达显者水准(a<0.05或<0.01 ),即表示这个题项能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
第五步 因素分析
项目分析完后,为检验量表的结构有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应进行因素分析。
结构效度系指态度量表能恻量理论的概念或特质之程度。因素分析目的即在找出量表潜在的结构,减少题项的数目,使之变为一组较少而彼此相关较大的变量,此种因素分析方法,是一种“探索性的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在因素分析时,一项重要工作是要保留多少个共同因素,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常用的原则;
1.根据Kaiser的观点,保留特征值大于1 的因素,但此方法,题项如果太多,可能会抽出较多的共同因素。避免抽出过多的共同因素,研究者也可限定因素抽取的数目,但此方面通常多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上面,
2.根据陡坡图(steep Plot )因素变异量递减情形来决定。在陡坡图中,如果因素变异量图形呈现由斜坡转为平坦,平坦状态以后的共同因素可以去掉
在统计分析中,因素层面是否加以限制,或由电脑自行抽取,研究者均要自行考虑
如先在题项编制时,研究者己确定量表的层面数,在统计分析时可限定因素抽取的数。
在实际教育研究中,量表有效性建构有时需要进行2 -3 次因素分析,因为部份量表在第一次因素分析时,因素层面所涵括的题项内容差异太大,纳入同一层面,解释较不合理,因而可能需要删除部份题项,由于删除了题项,量表的效度要再重新建构。
如果量表不采用结构效度检验方法,研究者亦可考虑采用其它效度分析法,如“内容效率”(content validity)、“专家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等。
第六步 信度分析
因素分析完后,继续要进行分析的是量表各层面与总量表的信度检验。所谓信度( reliability ),就是量表的可靠性或稳定性,在态度量表法常用检验信度的方法为L .J. Cronbach 所创的a 系数,其公式为:
其中K 为量表所包括的总题数。
S2为测验量表总分的变异星。
S21为每个测验题项总分的变异量。
a系数值界位于0-l之间 , a 出现O 或l 两个极端值的概率甚低,但究竟a 系数要多大,才算有高的信度,不同的方法论学者对此看法,也未尽相同。
学者Nonnal1y ( l978 )认为a系数值等于0.70 是一个较低,但可以接受的量表边界值;
学者DeVellis( l99l )认为:系数值如果在O .60 -0.65 之间最好不要;。系数值界于0.6-0.70 之间是最小可接受值;a 系数值界于在0 .70 -0.80 之间相当好;系数值界于在0 .80-0.90 之间非常好。
求出量表的折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所谓折半信度是将量表的题目分成两半分,根据受试者在两半题项上所
第七步 再测信度
如果要继续求出量表的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 ,要以正式量表对同一组受试者前后测验两次,根据受试者前后两次测验分数得分,求其积差相关系数。再测信度又称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stability〕,反应量表的稳定与一致性程度,一般而言,间隔时间愈长,稳定系数愈低。
至于最后定稿的正式量表题项数,应该为多少题最为适宜,实无一定而绝对的标准,就一般情形而论,若该份量表是测量一种“普遍的”或多重向度的变量,其题数在20-25 题,即己足够;若要测量的是特定的变量,以7-10 题为宜:若每个量表包括不同因素层面之子量表时,每个子量表(因素层而)所包括的题项以3-7 题较为适宜。
量表题项数的多少,应考虑实际研究脉络,如一份问卷共使用了几种量表,受试对象的年龄与身心成熟度如何、受试者的时间是否许可等因素,兹将以上量表编制建构的流程。
量表编制流程图
—节选自《SPSS统计应用实务》吴明隆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举报/反馈

读书爱摘录

546获赞 0粉丝
读书,摘录,分享;省时,省力,省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