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存在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有不同的答案的。
贝克莱大主教认为——任何可以被思维的东西都是思维者心灵中的一个观念,因此,除了心灵中的观念以外,再没有能够被人思维的了。因此,任何其他事物都是不可想象的,而一切不可想象的,都不可能存在。
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任何事物的存在。——贝克莱
如果就以上的内容来讲,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认为是——因为我们知道,所以存在;我们用我们的知道去创造了一个知道的世界。同样,我们可以继续推论,我们能够用我们心灵中的观念和知道的一切去构建一个更有利于我们的世界,而认识并学习语言的运用就是构建心理世界很好的材料了。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用语言来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世界呢?我们用例句和案例结合的方式来继续下去。
例句
1、一名不太爱完成作业的学生说:我相信我能完成这个作业,但是有时候我真不愿意写作业。
解析:整句的重心在后面,我具备能力,但是意愿不足,因此我没完成作业不奇怪。
破解:那就是说有时候你愿意写作业了?你愿意写作业时的身体状态放松吗?情绪愉悦吗?是什么让你愿意完成的呢?完成作业后的心情如何呢?
破解的方式是把例句1中的不愿意写作业的框架转换到愿意写作业的框架中,并把情绪、身体体验移植,以唤醒更多内心的愉悦体验。
2、一名三高患者说:我知道早晨吃两颗鸡蛋对我不好,但是我就是忍不住吃。
解析:吃两颗鸡蛋对我比别的什么都重要。
破解:你是说假如你能忍住念头或者有别的健康美食,你也会选择不吃两颗鸡蛋,对吗?
破解的方式是把三高患者的限制性信念框架用假设的可能性进行打破,去创造更多可行的方法。
小结:以上就是用语言去透过意识层的表象系统去影响潜意识中的深层结构,也就是不断在修改心理元素,这样简单的语言技术可以用在教育、心理咨询、培训、企业管理多个方面。
3、我们再来看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一个段子:
“有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坏消息,你听哪个?”
“坏消息是什么”
“咱们迷路了,这地儿我不认识,而且我估计我们以后得靠吃牛粪过日子了”
“好消息呢?”
“牛粪有的是!!”
解析:这就是用好消息”VS坏消息来对照人们的二元化思维,在二元对立中生活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惯性,然后在用打破思维惯性(语言框架)去创造跌宕起伏的效果。
我们再来一个案例进行说明……
2015年夏,我携妻子自驾回呼伦贝尔的家省亲。一日,我开黑A牌照的车,与妻子沿着林间小路正欣赏沿途的风景,突然发现前方停着一辆京牌轿车,待行驶到近前,发现一男一女于林间折树枝、采鲜花不亦乐乎,玩的开心。
略有环保意识和户外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准则-我们欣赏美景,但绝不破坏美景。
我停车,喊话:“您好。”
对方二人停下动作,向我这边看来。我又说:“您知道什么是草爬子(草爬子是什么请自行百度)”吗?”
二人面部表情由欢乐变成了惊愕,继而紧张的看向上下左右。
我缓慢开车离去,一会儿就看见二人从林间出来,启动轿车……
案例解析:
我不过是用对方的内在世界成就我的资源,达成我的目标。我不能改变他人,但我可以影响到他们自己改变。我想达成的效果是在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做点事情,而我用草爬子去唤醒了对方二人内心的恐惧,他们看到了草爬子没有?没看见,但是我让他们在内心去创造了一个可怕的景象,于是我要的效果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也是用我的语言去影响对方意识层的表象系统、唤醒存贮的经验,诱发了潜意识的恐惧,所以在潜意识深层结构的作用下,意识层选择了保护自己的行为。
我们如果自主创造幻觉,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状态下,都会在内心中塑造一个次生体验模型,就好像真实的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观点也随着次生体验模型而产生,并对现实世界赋予不同的意义,产生不同的预期(行为、结果),预期强化或弱化行动的效能,直接影响做事情的结果。如果能够掌握这一原理,进行有意识的运用,无论是以单纯的次生体验方式,还是用语言加以引导,都会成为有力的工具,用以破坏或建设、祝福或诅咒。.
语言的使用是一门大学问,在不同的框架、情境会有不同的效果,达成不同的目标,我还会继续做这类应用科普,欢迎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