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巴尔德在《奥斯特里茨》中说:“我们走出人生中几乎所有关键性步骤时,都是在一种难以觉察的情况下,顺应内心的结果。”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测试者提问:一位公安局长和一位老人在路边聊天,这时跑来一个小孩,着急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这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结果在100名被试者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有一家三口作答,父母思维推理了很久也没能答出,孩子却很快回答:“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人,一个是局长的丈夫,也是孩子的爸爸;一个是局长的爸爸,也是孩子的外公。”
为何大人苦苦思维,却回答不了,而孩子却很快说出正确答案呢?
因为在我们大多数的观念中,公安局长都应该是男的,从这个角度去思维,当然找不出答案;而孩子没有这些既定的概念限制,思维发散,很快就答对了。这就是典型的,成年人被既定思维限制的例子。
1、我们都是掘地蜂,却还不自知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掘地蜂的故事,科学家发现掘地蜂很聪明。
它会麻醉猎物,把昏迷的猎物拖回洞里,然后产卵,让自己的幼虫吃这只猎物长大。但它会把猎物放在洞口,自己先进洞观察,确认安全后,才会把猎物拖进去。后来,科学家惊叹于它的智能,就做了一个实验。
每次趁着掘地蜂进洞后,他们就把猎物移远一英尺,他们发现,掘地蜂出洞后,还是会把猎物拖到洞口,先进洞观察。如此循环往复了40多次,它就是不把猎物直接拖进洞里。
掘地蜂也不自觉的陷入了自己的既定思维里,当然,这个跟它自身的基因,以及物种有关。
可是我们作为高等动物的人,谁又敢说自己不是那一只只的掘地蜂呢?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最聪明,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可我们却总会在同样的错误面前,一次次的犯错;总会按照自己的习惯去说话、做事,而且会一直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世界时,你的眼里只有你看到的那个世界。你能看到的世界,也只不过是你自己愿意看到的。一旦别人意见相左,或者不符合自己的经验时,你就会认为别人是错误的。
而且,我们深陷自我的世界,错误的认为自己世界一切都是正确的,却还不自知。我们不知道自己是那只“井底之蛙”,当第一次看到大海和无垠的天空时,井底之蛙可能会吓死。因为,完全超乎了自己的想象与认知。
也如“夏虫不可语冰也”。无论你如何描述冬雪的美,如何表达洞天的寒冷,夏虫永远不会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震撼,怎样的寒彻入骨。
2、既定思维亦非完全不好,陷入既定思维的我们,很多时候是生不由己
既定思维的形成,主要是来源于自己往昔的经验,以及生长环境所带来的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我们接受的学习,我们自发学习的各种知识。
既定思维,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我们按照以往的既定思维,能更快速的对周围人事物做出反应。我们凭借往昔的经验、知识,技能,能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认识新事物。比如:警察可以根据多年的判案经验,一眼识别出犯罪分子;以及根据蛛丝马迹能有效判断出,是否说谎,是否有所隐瞒等。
但是,如果我们陷入消极的一面,就会思维僵化,拿“老眼光”看人、“老思维做事”,固执,绝不改变,听不进任何意见,那肯定不行。事物都在不停的发展变化,如果我们思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只会被时代所抛弃。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去思维一下。
人一生会做出无数的选择,也许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一系列错误的、失败的事情连续发生。我们开始悔不当初,开始追悔莫及。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与自我折磨中。
排除少部分人,能够有提前预警,做好规避错误和失败的能力,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深陷其中,而无能为力的。
我们回想一下,当初自己第一笔投资被骗,血本无归。可是,当初的我们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预判能力不强,我们在当初那个当下,只会做出那样的选择、那样的决定。
我们说“如果当时不投入这笔钱就好了”,可是,这是你已经吸取经验教训,看到结果而说的。当时的我们,谁又会知道自己会被欺骗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陷入既定思维,真的是无能为力。
3、跳出事件本身,打破既定思维,培养觉知一切的能力
既然既定思维有积极和消极的,那我们就趋吉避害,不要陷入消极的既定思维中。
做任何决定,听取任何意见时,不要快速的做出反应和决定,一定要跳出事件本身,站到第三者的角度来看看自己的决定。平时就要培养自己多角度,多面性的看待问题。
如果一件事情拿不定主意,多跟经验人士请教。平时多学习相关知识,储备能力,自己就能有相应的判断能力。
当然,这里想说另外一个话题,我们可以学习对一切事物都保持觉知的习惯。
什么是觉知?就是知道你自己在干什么、想什么。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保持一个清晰明了的觉知,会让你避免陷入矛盾和纠结中。
觉知强的人,在面对冲突,对抗时,会清晰的全局观察,不会陷入极端;在面对决定和判断时,能更客观公正的去做决定。当一个人学会了觉知一切,觉知自己的情绪、心念,行为时,这个人就已经不会落地既定思维的弊端了。
因为,觉知能让你避免落入不自知,可以避免落入赛巴尔德所说的:“在一种难以觉察的情况下,顺应内心的结果”。
所以,勇敢的跳出自己的局限,学习觉知一切,学习不做情绪和习惯的奴隶,做自己内心真正的主人吧。
举报/反馈

得妙有

738获赞 132粉丝
随缘自在,自在随缘,做游舞人间的快乐使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