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是打心底深爱着自己孩子的,但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对孩子感到厌烦,毕竟亲子关系也是社会角色关系的一种,它也逃不开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共同存在的状况。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父母和孩子不得不在一起生活几个月,有些父母还必须线上办公,一边操心工作的事情,一边还要照顾家里的“神兽”,承受他们的无理取闹和噪音,可谓是烦不胜烦。
那么为什么你一看见自己的孩子就讨厌?
正如你偶尔也会讨厌你的父母和爱人那样,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偶尔会有讨厌对方的时候,这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对一个人的感情往往兼具好恶两个方面,对其与自己契合以及自己欣赏的那一方面,我们倾向于产生积极情绪体验,产生肯定态度。
而对于那些与自己相悖、相冲突的一方面,我们倾向于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否定态度。
因此,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只要人们感受到消极的情绪,也会讨厌他们,父母们不必因此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要敢于直面内心的冲突,才能更好地化解冲突。
讨厌孩子,背后的实质是一种态度。
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第一,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
态度具有情绪体验的成分,与人们需要满足的经验密切相关。
对于能够满足或是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目的的对象,我们倾向于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对它持肯定态度。
对于阻碍我们实现目的或是引起我们挫折感的对象,我们倾向于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对它持否定态度。
一种态度与需要的联系越密切,或者与许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则该态度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抚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虽然是责任,但它也与人们的需要有很大关联。
埃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人们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并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抚养孩子满足了人们关怀下一代的需要,使人们的心理得到发展,但其往往又与人们追求快乐、独处和安静的需要相矛盾。
孩子天性爱闹、爱玩,因此经常在家里发出噪音,尖叫、破坏物品、无理取闹、哭喊等事情更是频繁发生。
因此这无疑会引起人们消极的情绪体验,并且与人们的需要相悖,父母就很可能会讨厌孩子。
第二,知识。
知识影响人们态度的形成,也可以使已经形成的态度发生改变。对于那些与自己没有直接关联的对象,人们态度的基本倾向一般是认知性的,知识的作用就会很明显。
但那些与自己有直接关联的对象,比如自己的孩子,那么人们态度的基本倾向就会是情绪性的。
换言之,对于陌生人,我们依靠知识对其作出评价与产生态度,对于孩子,我们依靠我们的情绪对其作出评价与产生态度。
所以如果孩子惹得父母不开心了,父母往往没办法对其客观地作出评价,而是在负面情绪的驱使下选择责骂和训斥。
第三,家庭。
父母小时候也有自己的小家庭,他们在那里生活,他们的父母主导着他们个人的信息环境和观念形成的过程,并且他们的父母也是他们最先认可的对象。
他们的父母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态度,包括认知态度、行为方式以及教养方式等等。
换言之,他们的父母当初如何对待他们,他们以后就会如何对待孩子。
如果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耐心、温柔,那么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无理取闹的时候,他们也倾向于对孩子耐心地教导。
如果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缺乏耐心,经常嫌弃、训斥他们,则他们以后也会这样对自己的孩子。
第四,遗传因素和性别作用。
基因对态度有一定的影响,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可能会遗传到他们的身上。
此外,男女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有相当大的差异性,相比之下,现在的女性可能更缺乏耐心,可能会嫌弃孩子,而男人则可能有家暴倾向,对孩子大打出手。
有些父母说:“我已经不爱自己的孩子了!”这只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以上因素的影响,但从心底来说,毫无疑问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等孩子开学之后,相信亲子关系还会像以前一样和睦。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