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人是什么?
最近正在追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三个都经历过童年创伤的孩子,大哥凌霄、小哥贺子秋、小妹李尖尖,虽然各有各的不幸,但“混搭”家庭的幸福稳定,依然给了三个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逐渐治愈了孩子们内心的伤痛。
什么是家人呢?有时候,连接家人的其实并不只有血缘关系,真诚的爱和相互陪伴,才是属于家人之间的温暖。
就像这部剧中,没有血缘关系的三兄妹,和两个既当爹又当妈的爸爸。他们之间的爱,与血缘无关,却比血缘更加深刻。
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两个哥哥的母亲终于出现了,但抛弃儿子这么多年之后的重逢,却不是期待中的母子情深,而是毫无顾忌的再一次伤害。
尤其是大哥凌霄的妈妈陈婷,当年抛弃凌霄远走他乡,再婚生女全当没有这个儿子。没想到后来丈夫车祸身亡,女儿还年幼,自己也需要照顾。这时才想起,还有凌霄这个儿子可以依靠,于是陈婷用尽各种方法,让凌霄回到她的身边。
可是凌霄在陈婷身边的日子并不轻松,受伤、失眠、备受折磨,陈婷根本不在乎凌霄的快乐,她只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完全控制凌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陈婷只活在她自己的“剧情”里,她总是按照她的意愿控制身边的人,她的世界,看不到别人。
2
“剧情”一词,是心理学家李雪,在她的《走出剧情:活在人生的真相里》一书中经常提到的,“剧情,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对外展现。内在关系模式,即是我们内心的剧本。”
李雪曾经是物理系的高材生,在偶然接触了心理学之后,毅然决定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并成长为一名心灵导师。
李雪老师认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存在很多剧本,这些剧本大多是由我们的童年经历内化到心里形成的,剧本里的人物形象、基本关系都已设定好,甚至已经形成细胞记忆,在我们成年后的人生中,我们的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重复潜意识中的剧本而已。
就像李雪自己的经历,她从小生活在不被父母关注的家庭环境里,孤独感像阴影一样长期笼罩着她。她很努力地学习,顽强生长,聪明伶俐,只因为她一直在期待,父母能看到她的优秀,以她为傲。
实际上,她就是活在自己的童年“剧情”中,不敢承认自己的孤独。
她觉得父母没关注她,是因为她还不够好,不够优秀,而得不到父母的回应,就无法证明她的存在,无法找到最初的生命价值,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在跟自己的“孤独”做抗争。
3
接触心理学的过程,也是她自我疗愈的过程,她在《走出剧情》一书中,详细剖析了活在“剧情”中的人有怎样的特征,以及如果我们陷入“剧情”中,该如何觉醒和改变。
(1)你有没有活在“剧情”中?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活在自己的“剧情”中,却不自知,甚至包括我们自己。
举个例子:
一个妈妈悉心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高度付出养育孩子,但长大后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愿活在妈妈的安排下。
孩子与妈妈的对抗,可能是争吵、叛逆,也可能是冷漠、离家出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争取自己的人生自由,但妈妈也许更受伤,因为那个曾经乖巧的孩子,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妈妈不明白,“我那么爱你,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怎么能这么残忍伤害妈妈?”
你看到了吗?
在妈妈的眼里,孩子就应该永远生活在妈妈的羽翼之下,听从妈妈的安排。可实际上,妈妈只是活在了自己的“剧情”中,她为孩子付出的一切,并不是为了帮助孩子,而是为了满足自己。
妈妈用付出感打动自己,却忽略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人,长大后的孩子,早已经不是妈妈“剧情”里小时候的模样了。
李雪老师认为,父母经常说的“为了你好”并不是爱,而是一种攻击。因为在父母的“剧情”里,孩子没有能力完成任何事,所以需要父母的安排。
父母认为自己的付出很高尚,站在道德制高点使孩子内疚,但对于孩子来说,控制其实是一种被迫无能的表现,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孩子就会明白,父母爱的是“剧情”里的自己,而不是真正的自己。
(2)活在“剧情”里的人,不懂界限,也不肯和解
在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陈婷很想要凌霄待在她身边,“跟妈妈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你还没把这里当家吗?”当她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想到了凌霄长大的那个特殊家庭。家并不是一所充满物质的房子,而是房子里住着牵挂的人。
陈婷只活在自己的“剧情”里,所以不懂,也不在乎凌霄的感受。甚至认为自己给了凌霄生命,就可以安排凌霄的人生,这样的母亲,其实是很没有界限感的。
没有界限,就不会共情,更不会为别人着想。
陈婷的目的是,只要能留住凌霄,她可以用各种手段,包括诉苦、哭惨、藏起对方的证件。但事实上,令人窒息的亲情就像握在手里的沙,越是握得紧,越是存不住。
李雪老师说对孩子而言,最可怕的妈妈是不肯和解的妈妈。因为她活在固化的“剧情”里,不肯接受孩子真实的想法,把母子间真实的关系拒之门外。
陈婷原本有机会弥补凌霄心里的创伤,在凌霄最需要母亲陪伴的时候,陈婷丢下了他,把自己的过错全部推一个年幼的孩子身上。
在凌霄决定报恩回到陈婷身边的时候,陈婷依旧没有意识到应该弥补凌霄,只有更多指责和歇斯底里。陈婷和凌霄的关系,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因为陈婷的“剧情”里只有自私,凌霄在陈婷身边只会更加焦虑。
(3)真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一直不肯睁眼看
李雪老师在书中说,“放下头脑中的剧本,试着去看见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对方。当我们彼此看见的一刹那,爱就发生了。”
“剧情”已经形成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潜意识,当我们照着剧本一遍遍重复时,我们其实是在有意识地忽略当下的真实体验。不同时空下发生的事情一定有所不同,但很多人不会主动改变,宁愿得过且过,因为改变伴随着不确定性,还可能产生冲突。
比如父母的“剧情”里,我们需要一直被照顾,如果有一天我们意识到自己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时,父母却不一定会开心,因为他们的“剧情”被打破了,他们失去了“剧情”里的角色。
而我们,在与父母的冲突中也会怀疑自己,我们做的决定真的对吗?
在冲突和不确定性的煎熬下,也许我们会放弃反抗,毕竟趋利避害是本能。我们说服自己,继续活在父母的“剧情”中才是最稳妥的方法,毕竟出现任何问题,有父母托底。
真相往往就在我们的犹豫中消失了,即使我们知道应该为自己的人生争取,但很多人还是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这种真相不是我们看不见,而是我们故意视而不见,用“剧情”伪装生活。
4
陷在“剧情”中的我们,怎么做?
李雪老师说,“界限即自由。”
无论是父母、夫妻、朋友,所有的关系都有相处界限,这不单单是为了让“剧情”里的我们觉醒,也是为了长久维持这份关系。
当然要真正做到保持界限很不容易,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活在“剧情”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情”,我们不能要求别人立刻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点一点自我觉知,走出自己的“剧情”。
李雪老师的童年是可怕的回忆,因为母亲投射给她的是大量的死亡威胁,使她看不到生机。所以她的“剧情”里总是在寻找一个充满生机的新世界,她固执地认为只有粉碎现状,才能得到更好的自己。
然而越是对抗越是感觉痛苦不堪,因为对抗是一种消耗,对抗现状相当于否定了过去的一切,没有过去和现在,又怎么会有未来?
有一句话叫,“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在心理学上,其实是“接纳自己,才有更多可能。”
对自己的生命说“是”,因为只有真正的接纳,才能放下对抗,才能走出剧情,改写人生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