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红柿妈妈
我曾经听过心理学家李玫瑾的一段讲座,她讲的是,幼儿园老师给孩子换尿片,和妈妈给孩子换尿布的不同在哪里?
妈妈给孩子换尿片,手上在忙着收拾,嘴里也不停地说话:“你看看,你怎么拉了这么多,你可真行啊,哭得这么大声。这会儿换好了,舒服了吧?”换完尿片,妈妈会拍拍孩子的小屁股,亲亲孩子的小脸蛋,和孩子亲密地玩一会儿。
幼儿园的老师或者是保姆给孩子换尿片,手法可能很熟练,但是嘴里就没有那么多话。她们麻利地给孩子换完尿片,又去做别的工作了。
这两种孩子,长大以后会有很大的区别。被妈妈照顾的孩子活泼自信,你让他和陌生人打招呼,他大概会很高兴地喊,“阿姨,你好!”
因为这孩子心里有爱,眼里有光。
被保姆或者幼儿园老师照顾的孩子,你让他和别人打招呼,他可能把头一低,一个字也没有。因为,他从小就生活中语言匮乏的环境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受到制约。
同样是物质生活照顾得很好,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呢?这就是孩子早期心理抚养的区别。
李玫瑾说过,很多孩子长大以后出现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生活。一个人受到的早期家庭教育,关乎他的一生的成长。
也就是说,孩子身上的问题,反映出的其实是父母的问题。家庭教育如果出现了问题,孩子就会走错方向。父母不改正自己的问题,只纠正孩子,是不管用的。
中国式家庭教育有四大“痛点”,希望你没有在其中。
一、溺爱孩子。
有些家长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做任何事,舍不得违背孩子的任何意愿,孩子在家里有绝对的自由。
但是,人只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需要生存的能力,谁的父母也做不到照顾孩子一辈子。但是呢,一部分溺爱孩子的父母,生生剥夺了孩子锻炼能力的机会。
当孩子长大以后,离开父母生活,发现自己饭不会做,衣服不会洗,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难。生活能力很差,让有的孩子自卑,也有的甚至影响学业发展。
溺爱除了降低孩子的各种能力,还会让孩子的规则意识薄弱。孩子从小在家里,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家人都是顺从他的。
可是老师、同学、身边的人不会像父母一样惯着他。所以有句话说,“你爹妈惯着你,可是社会不会”。
有很多著名的父母溺爱孩子的例子,孩子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社会的惩罚,像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爱孩子,是帮助他不断强大自己,教会他走出家门也可以过得很好,而不是想要包办他的一切,把他们永远搂在自己的怀抱里。
2、让孩子做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这个名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父母说,外出挣钱是为了让孩子过好日子。可是,这样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残忍的。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坚强的后盾和铠甲。孩子过早地和父母分开,看到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同伴,心里会产生自卑感,内心也是孤独的。
很多留守儿童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所以有人说不管多难,请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这是做父母最基本的责任。
3、父母粗暴地体罚孩子。
我小时候的小伙伴小军,是个人人讨厌的孩子,因为他总是喜欢欺负别的孩子。打架、被老师叫家长、回家挨揍,简直就是他生活的日常。
小军的父母总是用巴掌和藤条教育他,他也用相同的方式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前两年听说他结婚,因为夫妻总是打架,又离婚了,生活过得好像不是很好。
父母总是粗暴地体罚孩子,会让孩子的性格走向极端。一种可能是他也用相同的方式对待别人,一种可能是孩子变得胆小懦弱。
很多传统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自己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其实这是错误的,教育孩子,能不动手就不要动手。
4、爸爸的消失。
“丧偶式”育儿,是这两年很火的一个流行词,是很多妈妈的口头语。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工作挣钱,女人既要工作挣钱,又要照顾家庭和孩子。
并不是单单为女人喊冤,而是孩子的成长,确实离不开父亲的参与。父亲在孩子的心里,是安全、勇敢的象征。父亲陪伴长大的孩子,他们更加自信、阳光,具有冒险精神。
男孩子需要学习爸爸刚毅的品格,学会如何有责任担当。父爱可以给女孩子充盈的内心,让她们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家长是因,孩子是果,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我们做家长的,首先需要审视自身。希望你多学习,做优秀的父母,培养出色的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