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锚定效应
人对事物的感知或判断,容易受第一信息的影响。
比如,看到昂贵的镇店之宝后,奢侈品店的其它商品显得便宜很多;去快餐厅看到单品的价格那么贵,再看套餐就会觉得相对划算。
2.晕轮效应
当一个人的优点过于突出时,人们就不大容易察觉到他的其它品质和特点。
比如颜值高的人,异性就不大容易看到他/她的缺点。
3.证实性偏见
当人们在主观上支持某观点时,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可能推翻我们观点的信息。
比如我们认为去大城市工作好,我们就会说大城市工资高、机会多、牛人多等等,但是却不愿意去提大城市的缺点:交通堵塞、房价高、工作太累等等。
4.登门槛效应
当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更容易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
比如,当客户在销售员的劝服下买了一个普通价格的商品后,他未来更容易接受价格高些的商品。
5.禁果效应
越禁止的东西,人们(尤其是小孩)越想得到。因为人天生就不喜欢听从别人的指挥,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如果你想让孩子多读书,你就不要强迫他。而是在跟他聊天时偶尔提起某一本书(比如《西游记》)的情节是多么好看,但是要跟他说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要考个100分)后才能看这本书。他也许哪天趁你不在家就偷偷去看了(偷笑~)。
6.刻板效应
人们往往把某个具体的事物看作是这一类事物的典型代表,认为这一类事物都具有这些特征,而忽略了个体差异。
比如,女生碰到了渣男,就可能会感慨:“男人都很花心”。但实际上,好男人也并不少。
7.感觉适应
无论是幸福还是悲伤,都会随时间的流逝渐渐适应。
比如我们刚考上了一所好学校或者刚找到一份好工作,会开心个几天,但是后来就没啥感觉了。
8.从众效应
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时,往往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从而与群体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比如当全班或者整个部门的意见都跟你不一致时,你往往会妥协,尽管你内心可能并不愿意。
9.自我服务偏见
当取得成功时,人们常常把功劳归功于自己。而遭遇失败时,人们往往归咎于外界因素。这算是人的一种保护自尊的心理机制。
比如,取得好业绩时,人们往往会觉得自己真牛;当业绩不好时,人们就经常说同事不配合、大环境不好、客户太难搞等等。
10.比例偏见
人们往往对数值的绝对值变化不敏感,而对相对值变化更敏感。
比如,100块的东西涨5块差别不大,但是5块的东西涨5块差别就很大。
11.心理账户
人们往往会把不同类型的支出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决策。
比如,一个普通的杯子卖不了多少钱,但一旦其有可观的装饰价值时,就值钱得多了。这是因为人们愿意在“装饰品账户”中投入比“杯子账户”更多的钱。
12.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之前发生的,但和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沉没成本经常会导致人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某企业已经投放了大量资金在某个项目上,哪怕该项目前景不大好,也很可能会继续往项目中投资;再比如,你买了一张3D电影票,即使入场十分钟后已经发现这部电影不好看,你还是很可能会看完。
13.损失厌恶
人们在面对相同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给人带来的负面效果要大于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正面效果。
比如,各种限时促销就利用了人们不想错过某种优惠的损失厌恶心理。
14.旁观者效应
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每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减小了。
比如,当你在群聊中请人帮忙时,可能没人理你。但如果你是在私聊中请人帮忙,对方一般至少有个答复。
15、过度自信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大部分司机都觉得自己的驾驶水平在前50%,大部分老师都觉得自己的教学能力高于平均水平等等。
16、易得性偏差
我们总会夸大那些容易想起的事所发生的概率。
比如,尽管飞机远远比汽车安全,但由于飞机发生事故更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人们会高估飞机事故的发生概率。
17、默认选项效应
很多人是很懒的,默认选项是什么,他就直接选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现。
所以,你有时会发现电脑突然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软件。
18、情绪感染效应
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会传染给身边的人。多亲近那些乐观的人,少跟悲观的人接触,你的生活就会快乐很多。
19、虚假一致性
人们经常会高估和他持相同意见的人的比例。
比如,当一个人特别喜欢听摇滚音乐,他就会觉得身边很多人都会听摇滚。在他的圈子里听摇滚的人的确很多,但是在大众中听摇滚的比例并没有那么高。
20、选择瘫痪
过多的选择会让人难以决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择困难症”。
比如白领或大学生每天点外卖的时候,都不知道吃啥!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
21、事后聪明偏见
人们常在事后觉得自己早就该猜到事情的发展结果,实际上这往往只是“马后炮”。事情发生后显而易见的东西,在事情发生时并没有那么容易察觉。
“马后炮”例子实在太多了,这个你懂的。
22、结果偏见
人们更倾向于以结果来判断决策的正误,但却忽略了决策过程的质量,哪怕这个结果可能只是出于巧合。
就像我们在学生时代做题一样,有时候真的是蒙对的,答题过程就是一团糟;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我们有时会因为运气好做成了一些事,但这不代表我们的决策过程是完美的。
23、幸存者偏差
人们通常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比如,我们看到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但却没有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失败者身上。实际上,创业能取得较大成就的人,可能还不到千分之一。
24、购后偏见
买了一样东西后(尤其是昂贵物品),我们更容易看到它的好处,而忽略它的坏处。
剁手一族懂,不解释。
25、框架效应
同一资讯以不同方式呈现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看法。
比如,一所中学高三有1000人,今年高考上重本的有300人。我们可以有两种说法:
(1)今年我校重本率高达30%,可喜可贺!
(2)今年我校还有700名学子未能被重点大学录取,或许以后的人生道路没那么好走了(如果你敢这么写,校长就给你一个么么哒)。
26、自我美化偏差
人会美化回忆中的自己。我们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其实是一系列的碎片记忆,当我们需要把过去的回忆串起来时,就会不自觉地美化自己。
27、控制错觉
人们经常高估自己对外在事物的控制力,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事物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28、达克效应
能力过差的人由于无法分辨能力好和能力差的区别,因而会错误地高估自己的真实水平。
比如我们在中小学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某一个科目很厉害,但是等你读到这个科目的硕士,甚至博士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懂的知识只是这个领域的很小一部分。
29、逆火效应
遇到和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摧毁原来的信念,不然原信念反而会更加强化。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跟别人争论后反正更加固执己见了。
30、舒适区效应
对于过去常用的方法,人们会高估其效益或成功机会;对于过去少用或没用过的方法,人们会低估其效益或成功机会。
比如在电商刚出来时,很多传统零售商看不起电商,因为电商的很多经营理念是他们过去从来没用过的。但实际上,电商的确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比如价格便宜、节约购物时间、比较价格方便、选品丰富等等。
31、一致性偏差
记忆中他人过去的态度与行为会变得像目前的态度与行为。人的记忆是不稳定的,我们会忘记很多东西,而在回忆时往往会根据新获得的信息进行再加工。
32、群体极化
群体的观点容易走向极端。当持有相似观点的人走在一起时,通过彼此的交流,大家会发现更多可以支撑这种观点的证据,然后大家就越来越支持这种观点。
以上便是常见的32个心理学小知识啦,只要你花点时间去理解一下,相信会有不少收获的
觉得本文有用的朋友,可以收藏+关注哦,夏夜以后会为大家推送更多的职场干货~
举报/反馈

夏夜聊职场

4932获赞 134粉丝
互联网老司机,翻译硕士,向你提供职场干货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