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破窗效应亦称之为破窗理论。是指: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例如:
1.如果一幢建筑具有少许破窗没有被及时修理好,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破坏,破坏者甚至还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建筑内无人居住,他们也许就在建筑内定居或纵火。
2.如果在一面墙上出现了一些涂鸦没有被及时清洗掉的话,那么很快墙上就会布满一些乱七八糟和不堪入目的东西。
3.如果在一条人行道上有些许纸屑,不久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垃圾,最终人们就会理所当然地把垃圾顺手丢弃在人行道上。
二、启示
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会传递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将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因此我们必须对那些看上去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保持高度警觉,并及时纠正。如果我们对这种行为熟视无睹、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破坏更多的窗户,还极有可能将之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三、分析
所处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同时人的行为举止也属环境的一部分。所处环境好的时候,不文明的行为举止就会有所收敛。所处环境差的时候,不文明的行为举止就会无限放纵。破窗的出现,通常会促使人们形成以下三种心理:
1.颓丧心理。坏了的东西没人修,没人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导致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度随之降低,对己、对人、对社会、对未来都缺乏应有的信心。  
2.从众心理。是非不分,盲目仿效,不去考虑应该承担的后果。
3.投机心理。看到有机可乘且能得到利益,就会侥幸尝试。
四、运用
1.如果一项制度出现纰漏,没有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就会带来更多的仿效者,从而导致这个制度的崩塌。防漏补缺是管理者的必备能力之一,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和一成不变。当制度遭到践踏时,由于人的潜意识是无序的,促使人们倾向于违背制度,而领导者的责职就是善于发现和纠正制度的漏洞。
2.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补窗”。因为一个微小的变化或事件,经过不断的演变扩散,会对未来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甚至成为它的决定性因素。
3.对个人而言,要保持高度的是非鉴别能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团队而言,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秩序和工作氛围,要弘扬正气,完善制度,奖罚分明。对社会而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和社会氛围,要健全法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五、争议点
1.仅仅打碎了一块玻璃,就可以给社会提供无数资金和就业机会。因此这种行为得大于失。
2.自然灾难所带来的破坏,不仅可为社会创造需求,还可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3.人为破坏,不仅可为社会创造需求,还可促进GDP的增长。
六、我之所见
1.以上观点显而易见均为谬论,在此不再敖述。
2.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对于违反公司制度或作业流程的行为,如果没有引起公司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公司对此也没有予以必要的处理,就会使得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直至这个制度或流程形同虚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羞于把垃圾随意扔在一个干净整洁的地方,但一旦地上出现有垃圾,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而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且丝毫不会因此而感到羞耻。
4.我们要以身作则,不做破窗第一人。要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流程。同时,不以“别人都可不遵规守矩,我为什么不能“为由而放纵自己,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坚决维护公司的各工规定。
5.对公司员工的破窗行为,要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严肃公司纪律,加大处罚力度,以防他人仿效,避免积重难返。
6.我们不能与破窗行为同流合污,要大力提倡和鼓励补窗行为,并通过表扬和奖励措施使补窗行为发扬光大。
举报/反馈

马背王叔

1100获赞 1213粉丝
专注分享企业管理经验的职场老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