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自己的控制力,总是盲目的自信,甚至会引导我们走一条错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为模式,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训练加以控制的,因此下意识将这种行为模式错误地推及所有的事情上面,包括一些极其偶然的事件。以彩票为例,在一些地方随机号码的彩票价格要比自选号码彩票便宜。原因是控制错觉定律之下,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选择的彩票会更容易中奖。哪怕像彩票这种偶然事件,人们对其仍然抱有控制错觉,更不要说生活中其他事情了。
控制行为是人的本能
人们渴望对于自己,对于生活,对于各类事件有一种掌控感。掌控感是人的一种本能,它是基于安全感和成就感而产生的。如果失去了掌控感,人们生活就会失控,就会缺乏安全感,每天就会惶恐不安,这是人们不愿乐见的。哪怕安全感得到基本满足,人们为了追求成就感,仍然需要对事物的掌控感。如果一个人的成败与否,完全不是自己所决定的,那么人们就不会追求成功,追求自我实现。
父母对于子女的控制行为,也是一种本能。所有的父母都认为的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伸,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父母可以随意决定孩子的各种状态,让子女服从自己。夫妻在生了孩子之后会更加幸福,不仅是因为生命得到了延伸,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孩子施加控制。这种掌控感能够给父母带来安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父母不会允许子女控制自己,因为想要在控制中获得幸福,只能是单向控制的。
人们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样是控制行为的表现。我们为了不让生活显得那么“动荡”,会刻意规划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在什么时间,去见什么人,去做什么事情。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生活始终在我们控制之中。生活中的主要行为、成就,都是依靠我们努力和训练获得的,这就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控制错觉,让我们错误地以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可控的。
人们为何自信于自己的控制能力?
人们似乎必须相信自己的控制力是可靠的,如果承认控制力不足,那么就会将自己置于颠沛流离的境遇。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第一时间察觉到控制力不足就会勃然大怒。就像是父母在给孩子发送指令时,孩子拒绝指令之后,父母就会勃然大怒。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显得十分稳定,人们对于控制行为产生了过分的依赖。似乎我们在任何事情时,都渴望施加一点控制力。甚至在看资讯的时候,都渴望对事件施加自己的控制力。
在这种盲目自信的心理状态下,人们就会自信地做一个错误的决定。比如父母逼迫子女结婚,一切投机行为,从事一个没有天赋的行业,追求一个不爱你的人等等。控制力法则成为人们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以至于人们高估了自我的控制力。但是如果告诉人们,你们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控制力,难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失去了控制力,然后陷入绝望之中。
自信地做一个错误决定
父母逼迫子女结婚,是父母在施加控制力。在父母看来,子女必须在一定的年龄完成某些任务,否则就会感觉生活失去了控制。父母为了让自己的生活,看上去是稳定的,不得不通过控制子女生活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对于子女而言,他们仍然需要一种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父母对子女的掌控,恰好让子女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所以哪怕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矛盾始终无法调和。
所有的投机行为,也都是建立在控制错觉之上的。无论是机会主义者,还是那些对自己知识、能力足够自信的精英群体,都会犯下同样的控制错觉。他们自信地认为自己的投机行为不会让自己受到损失,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对于自我的控制力足够自信,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他们失败的经历太少了。越是一帆风顺的人,越容易自信地做出一个错误决定。
从事一个没有天赋的行业,是让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因为你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没有起色。我们自信地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够成功,可是却忘了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有许多人频繁跳槽,也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事不够踏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对自己控制力越自信的人,反而越容易犯错误。
追求一个不爱你的人,也是对于控制力的盲目自信。我们总是自信地认为,只要自己苦苦追求喜欢的人,就能够改变对方的态度。可事实上,不爱你的人,无论你付出多少真情都不会被感动,你最终会明白终究是错付了。人们总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才明白,我们的控制力终究是有限的。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不会过分的贪婪,不会过分干预别人的生活。
总而言之,让自己的控制力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控制力会让我们感到绝望,控制力过剩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只有坦然地接纳自己有限的控制力,才能够享受美好人生。
作者:九霄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