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物理论》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曾经有那么一位外籍医生,只身来到中国行医救人,在这片土地上坚持奋战来了55年,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无数中国人仍然被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他就是——马海德。
马海德的本名叫乔治·海德姆,1910年出生于美国,是个地地道道的黎巴嫩人,2019年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1933年,马海德在完成学业、成功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后,偶然听说热病在东方国家蔓延的消息,便想要到中国开诊所,治病救人。
▲马海德旧照
很快他就只身来到了中国,并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诊所。在中国行医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在中国很有名望的人,像宋庆龄、史沫莱特和艾黎等等,并在他们的带领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后来还成为了他们马克思主义小分队中的一员。
01
当时,马海德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无助黑暗的社会,亲眼目睹无数的中国人因为战争或者疾病死去的惨状,让他的心中对中国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和悲悯。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行医终究是救不了中国人的,因为自己每天能治好的病人始终是有限的,而跟中国每天死去的人相比,这简直是杯水车薪。于是他决定,自己要去投身到革命中去。
▲马海德在陕北苏区旧照
三年后,在宋庆龄的帮助下,马海德和记者斯诺得到了一个去延安访问的机会。润之同志亲切地会见了他们,并非常真诚地向马海德提议,让他去各处的医院考察一下,提出一些整改的建议。在延安待了一段时间后,马海德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也深深地爱上了在这里艰苦奋斗的革命志士们。
▲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的博物馆内景
后来他便留在了陕北延安和战士们一起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还给自己改了一个中文名字。马海德不仅坚守着自己的医生职责,救治伤病员,还会和战士们一起亲自打窑洞、夯地基,甚至为延安建起了第一所医院。由于延安的医护人员非常稀缺,所以马海德不仅要治疗外伤和内伤,有时甚至还要替人接生。
▲马海德看病旧照
而他的贡献还不只这些,当延安缺少药物的时候,马海德还曾给美国的报纸《今日中国》主编写信求助,为延安争取到了宝贵的药物资源。人们都很喜爱这个善良热心,并且一直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外国小伙,甚至还给他取了个“万能博士”的外号。
02
也许令马海德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会在这片土地上遇见自己的爱情。周苏菲原名周素珍,是当时延安有名的第一美女。1920年出生的周素珍,在15岁的时候为了逃避家里的包办婚姻,来到上海加入了话剧社,1937年她又通过介绍,投身到了革命事业。
▲周苏菲近照
后来周苏菲又进入了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因为一次感冒看病,才结识了马海德。经过长时间的相处,马德海爱上了这个小自己十岁的中国姑娘,于是在1940年的春节联欢会后,他们便确定了恋爱关系。1940年3月3日,马海德和小十岁的中国姑娘周苏菲在延安的一个饭店中,举行了属于他们的婚礼。
▲马海德雕像近照
中国解放后,周苏菲也一直活跃在话剧和电影工作中,在上世纪60年代执导了许多经典的影片,如《孔雀公主》《春雷》《矿灯》等等。1988年,只身来华行医55年,救人无数的马海德辞世,周苏菲又为丈夫承担起了责任,担任了中国麻风协会副理事长。
▲马海德穿白大褂旧照
需要指出的是,当初马海德来到中国并且做出留在中国的决定,和他童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父母都是美国的偷渡客,所以他们家的经济状况非常不好,就算染上了流行病也没钱医治。幸好他们遇到了一个愿意免费医治他们的医生,才得以保住性命。
马海德深受感动,于是便立志也要做一名医生。后来他读完医学院后,就来到中国,见到了深受疾病折磨的中国人民,便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然而这一待就是整整27年,从1933年到1960年,在这27年间他的父母亲甚至都不知道儿子是否还活着。
▲马海德与友人旧照(右一)
直到1962年的一天,他的父亲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他的名字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可到美国和家人团聚才没过多久,马海德便很快又回到了中国。原来早在1949年,马海德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公民,成为了第一个入中国籍的外国人。
结语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马海德宁愿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也要留下来和中国人民一起奋斗,他的革命情怀和伟大的奉献精神无不令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感动。从他背井离乡,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始,他的心就深深地扎根中国这片土壤上,也许在他的心中,中国才是他永远的家乡。
参考资料:
《物理论》《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举报/反馈

趣观历史

493万获赞 34.7万粉丝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