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有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个人的性格、生活背景及目的等等的不同,从而在思想上有一定的隔阂,这是正常的。但如果在生活或工作中和周围的人都合不来,那就不正常了,就需要自我反思调整并加以改变。对于青少年来说,人际关系的状态的重要性不容小视,甚至要放在和成绩同等重要的层面上来。
怎样去培养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呢?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若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人际互动的社会技巧未朝正向发展,表现出人性、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霸道、有攻击性行为等等,这样的孩子在团体中会不受欢迎,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因而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爱与尊重的基本需求自然就无法得到满足,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进一步转变为情绪的困扰,也有可能影响孩子的身体生理健康,甚至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对未来社会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
人体为了保持健康,既需要营养、体育锻炼、休息和生理等方面的满足,也需要友谊、信任和尊重等精神方面的满足,以保持心理平衡。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来自社会上其他成员真诚的友谊,离不开朋友之间的来往,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交往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深刻。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充满热情,富有活力,对未来充满信心。
反之,社会活动交往不多的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往往比较差。现代研究认识到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可抑制大脑后下丘脑区的活动,降低其乙醯胆碱、氢氧机皮质酮和儿茶酚胺的分泌,这些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以及出现其他应激的生理状态。社会交往不多人的大脑后下丘脑区的活动加强,加速有害物质的分泌,从而影响人的正常血压、心跳以及降低身体的免疫力,损害我们的健康。
对孩子来说,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与我们的关系处理得怎样,往往就是孩子和其他人交流的模板。我们能否引导孩子面对和解决人际交流中的误解和差异,能否学会尊重别人和理解别人,都会影响孩子在外部和其他人的交往情况,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
2、学校中,老师担负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职责。但在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些不当的做法,例如“管、压、卡”的思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同时,学生自身某些不良的心态,如无法面对老师正常的批评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孩子能否和老师友好相处,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他们对于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3、孩子都希望在同学中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和信任。但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产生了不愿或害怕与人交往的心态。这里我们要清楚知道,家庭和老师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角度来说,同学之间、同伴之间的人际状况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一些。
知道了这些,我们家长就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像小学那样简单形式上的亲密,而是要在思想上、心理上建立一种纯洁的友谊。这些需要孩子们做到对人要热情交往;要理解和尊重同学或同伴;真诚、宽容对待同学或同伴。
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艺术,我们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具体情况,作好引导,让孩子冲破自我封闭的篱笆,虚怀若谷,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文由顺馨睿教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举报/反馈

顺馨睿教育

19获赞 29粉丝
陪伴式家庭教育开拓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