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多观察、多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引导方式。很多被大人疏忽的成长表现很有可能是孩子内心状态的一种映射。
比如说,在孩子身上社会性开始得以发展时,那些看起来很外向的孩子身上也同样存在着社交恐惧的情况,显然这是和父母的固有认知是有所不同的。心理学家认为,个体成年后的社交态度很大程度上与儿时的社交经历有关。
孩子性格开朗却被老师反馈有社恐倾向,宝妈不明所以,"小孩子也会社恐?"
乐乐妈妈觉得自家孩子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在与要好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表现的话很多。所以在孩子上小学后,乐乐妈妈完全没有担心孩子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乐乐妈妈觉得按照自家孩子的性格来说,想要与新同学打成一片并不难。
可是,最近乐乐妈妈却被老师告知孩子迟迟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甚至还有社交恐惧症的表现。这让乐乐对此很不理解。乐乐妈妈忙着反驳道"我家孩子性格很好,每次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的时候都很主动。我家孩子社交恐惧是完全不可能的。"可是老师却表示"家长应该和孩子多进行沟通,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的心理状态是时刻变化着的。"
虽然对自家孩子的社交能力很自信,但是老师的提醒还是让乐乐妈妈有点担心。于是乐乐妈妈试着和孩子谈谈。"乐乐,你在学校里有要好的小伙伴吗?"乐乐妈妈很耐心地询问道。而乐乐听到后却有些尴尬地摇摇头。乐乐妈妈很纳闷地表示"你不是在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小伙伴吗?为什么上了小学反而不交朋友了呢?"乐乐犹豫了一会儿说"我害怕他们不愿意和我玩,我还是一个人玩比较好。"
显然孩子的回答印证了老师的提醒。乐乐妈妈这才意识到,在新的环境中,即便是性格开朗的孩子也会有社恐的情况发生。想到这里乐乐妈妈有有些自责,后悔没有早点发现孩子的情况,没有教会孩子社交的技巧。
存在社交恐惧心理的孩子身上有哪些表现?父母如何才能对此有所干预?
一、存在社交恐惧心理的孩子身上有哪些表现?
1、 不敢主动地发出交友邀请
存在社交恐惧心理的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非常被动,他们不敢主动地去邀请小伙伴一起玩耍,即便是一些需要他人协作的行为,社恐的孩子也不敢主动邀约,自然也就更加谈不上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了。
2、不敢勇敢地表达自身想法
在社交中,孩子不断地隐藏自己的想法,没有存在感,更加倾向于随大流。孩子以为跟随他人的想法就能够融入其中,对于自我的喜好表达缺少勇气。孩子担心自己的行为表达会遭到他人的嘲笑或者是无视。
3、缺乏主动融入团体的动力
社恐的孩子更加倾向于自己一个玩,不懂得配合,也不愿意主动加入。孩子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懈怠感。孩子失去了想要加入同伴的动力和热情。社交对于孩子来说成了一种挑战,在挑战面前孩子更加倾向于妥协和投降。
二、父母如何才能对此有所干预?
1、丰富孩子的社交生活
当孩子身上有社交恐惧的表现时,父母们应该尽量多地去丰富孩子的社交。让孩子不断地突破自我设限,让孩子从对他人的行为模仿中习得更多的社交方法,对于同理心等社交心态的把握也让孩子的社交技能得到提升。
心理学家布朗曾经说过,同理心的适当运用有助于孩子的社交,而过度的同情心则会成为社交负累。显然这个过程中的尺度把握是在生活中不断被学习的。
2、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当孩子对于自我的评价比较负面时,孩子对于社交的态度就会很消极。孩子们身上正面的自我认知更加容易激发孩子的社交热情。不卑不亢的社交态度才能够让孩子在社交中轻松应对,自信的孩子更加能够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3、倾听孩子的困惑,给予孩子恰当地鼓励
在孩子的成长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当孩子产生成长的困惑时,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倾听,试着去理解孩子所处的无助。当父母了解到孩子的处境后,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会让孩子在社交行为中更加有勇气和胆量。
社交恐惧心理对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一种妨碍。当孩子表现出消极社交的行为表达时,父母有必要对此给予关注和重视,帮助孩子摆脱社交恐惧的困扰,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社交的乐趣。不过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过于勉强,因为教育中也应避免过犹不及的情况发生。当孩子处于新的社交环境中表现出社恐心理时,大家是如何进行干预引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