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弘妈育儿经(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孩子的很多性格和心理特征都是从小去培养的,在这个阶段,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特别的自私?
其实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可能是泛灵论思维在作祟,家长一定要学会及时的去引导和化解。
案例:
小红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看着也非常的乖巧懂事,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特别的自我,做很多事情都永远只能考虑到自己。
有一天,小红朋友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家里做客的时候,小红本来想让孩子和他们一起在玩具房里面玩玩具,但是没想到,其他朋友的孩子到了之后,小红的孩子怎么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让他们碰。
一时之间整个氛围也弄得特别的尴尬,后面还是其他的朋友把自己的孩子带走才解围。
分析:
对于孩子这种自我的表现,小红一直觉得非常的纳闷,小红和她的老公都是特别喜欢分享有人为什么生出来的孩子却这么的自我呢?
这样的问题,应该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其实孩子会有这样的一些行为特征,家长并不要过于担心,这是因为孩子处于自我为中心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这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自私,而是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会受到泛灵论思维和前因果思维的影响。
那孩子会出现过于自我的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因1:年龄太小
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育也是不同的。还没有实现去自我中心化的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很难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做任何事情都只能想到自己。
这这并不意味着是他们自私自利,而是因为他们现在真的是处于幼儿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而
根据三山实验最后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总是会选择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这也意味着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是不懂得去站在别人的立场分析和考虑问题的,总是会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原因2:父母过于宠爱
还有一些孩子之所以会自我,是因为在他的身上过程当中是没有分享这个概念的,因为他做任何事情,他想要任何东西,父母都会尽全力的去满足。
就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会认为什么东西都围绕着自己转是理所应当的,没有必要去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原因3:前因果思维的影响
所谓的前因果思维其实就是指孩子因为自我经验积累的有限,所以思维的方式总是会以形象性为主,不会去考虑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当中的复杂联系。
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总是习惯性地会以自我为中心,去解释世界上一切的问题。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前因果思维才会慢慢的淡化,开始懂得用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那什么叫做泛灵论思维呢?
其实所谓的泛灵论思维是皮亚杰所提出的一个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会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分别是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活的,认为只有经常运动的物体才有意识,认为只有自发的物体才会有意识,到只有人和动物才有意识,这样的四个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围绕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所以,说到泛灵论思维影响的孩子,他总会认为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是活的,会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所以会喜欢和家里的家具,玩偶等一些本没有生命的物体产生对话与交流。
孩子摆脱自我,才能够让他在未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工作当中拥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那对于孩子自我的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化解呢?
(1)接受孩子的思维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当中必经的过程。指的并不是孩子的自私自利,
所以在看到孩子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也不要过于的焦虑,而是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思维。
要强迫孩子去和别人分享,不要总是给孩子冠上自私自利的名号去指责和训斥孩子。
(2)尊重孩子的物权观
家长去评判一个孩子自不自私,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应该就是看孩子愿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
其实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并不意味着是他们的自私,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是自己的,凭什么要拿给别人。
所以,那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孩子。与此同时,也要建立孩子正确的物权观,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3)善用泛灵论
孩子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对于外界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东西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总是喜欢向父母追问。
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一定不要敷衍,而是配合孩子。用拟人化的童真语言去和孩子交流。用泛灵论的思维方式去回答孩子的问题,反而是可以帮助孩子不断的思考。
育儿难题找弘妈育儿经,家庭教育从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长,我是弘妈育儿经,帮你解决育儿小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