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些人借了朋友的钱不还,当朋友问他们的时候还会受到指责,被说成小气、重财轻友等等。他们不谈钱,理由是谈钱伤感情。
这种人一般都比较虚伪,当他们找别人借钱的时候,为了达到目的,不惜用低姿态请求别人,当需要还钱的时候,他们又对钱讳莫如深,总之,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
其实,朋友借钱给我们,是信任我们,而我们不按时还钱,则是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谈钱
山岸等人认为,交换双方需要从一开始就拥有高信任感,否则交换关系会难以为继;莫尔姆等人研究发现,与等价交换相比,互惠交换产生了更高水平的信任。
因此,一个人在借钱的时候谈钱,在还钱的时候不谈钱,只能说明他很自私、虚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应该遵循社会交换机制。
此外,只有在高信任水平的基础上,人际关系才能得以继续维持。如果在交换的基础上额外给予更多的回报,就可以等到朋友更多的信任,使关系更加坚固。
网友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借钱的时候我是大爷,讨债的时候他是大爷。为什么这些人不认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除了虚伪之外,还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了你们之间的交换关系。
价值取向的不同,致使人们在社交中的社会交换机制也有所不同,对于重情感的人来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个人情感的卷入更多,因而有明显的重情谊、轻物质的倾向。
这类人与别人的交往倾向属于增值交换过程,他们对交往媒介的价值估计往往高于交换行动的发出者,从而总感到欠别人的情分。
因此当他们作出回报时,往往也会超出别人的期望,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就会导致交往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去。
例如,同样是找朋友借钱,A借钱之后觉得朋友自己都没多少钱,还借给我这么多,因此决定按时还钱,还钱的时候还会主动多还一些或是给予额外的其他回报,而B借钱之后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还会埋怨对方借的钱太少,可见,价值取向也会影响人们交换行为的性质。
谈心事
有些人在朋友面前,不喜欢谈论内心的感受。每当他们眉头紧锁,朋友询问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会回答“没什么”,或者是“唉,你不懂”,随后便没有了下文。
这类人不信任别人,但更多的是不信任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缺乏能力的,遇到困难倾向于认定自己无法面对,因此他们自尊水平比较低。
同时,通过投射作用将自己的特征看成是朋友也具有的特征,因此认为朋友无法帮助自己。
这类人是自卑的,他们对于解决各种问题缺乏信心,也不愿意相信朋友,因此他们总是把事情憋在心里。
按照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自尊是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己进行价值评判后所获得的自我价值感
当评价的结果是肯定的,自我价值感得到确立时,个体就会获得较高水平的自尊,反之,自尊会受到伤害,从而出现自贬、自卑等特征。
为什么他们总是不愿意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心事?其实,他们或许也曾想过要和他人讲述自己的不幸,但是自卑心理总是作祟,使他们有苦说不出,如鲠在喉。
从影响自尊的因素来看,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首要因素,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形成自信的品质,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则会让孩子形成自卑心理。
其次,学业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每一个学生的整体评价,而别人的评价是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来源。
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学习或者工作中总是遭到他人的负面评价,就会形成自卑的特点
最后,个人因素对自尊水平也有影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有些人曾经体验到多次的成功,成功经验使他们自信,而有些人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失败的经验则会让他们自卑。
这两类人,一类虚伪,一类自卑。对于虚伪的人,我们应该批评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迷途知返。
而对于自卑的人,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帮助他们缝合内心的伤口,让他们走出失败。
举报/反馈

小明心伙伴

75.5万获赞 9.5万粉丝
做你心伙伴,与你精神共舞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