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得到同样的回馈
是一种智慧的交往策略
自己不了解的就是美好的
心理学原理——
宽大效应是指个体对他人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无论对方是不是熟悉的人,我们对他人的估计中肯定往往多于否定。这种效应的原因在于人们都期待着得到他人的承认、接受,所以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意愿,放宽了看待他人的尺度。
东子解析——
宽大效应的“宽大”就是宽容大量的意思。我们知道,在生活中,一个宽容大量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他人。所以,为了得到更多的人的尊重和信任,人们总会宽以待人。
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仅是为他人着想,也是一种比较智慧的交往策略。因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自己。人们希望通过对他人的认可,得到同样友好的回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心存善念让我们宽厚待人。为了避免伤人,人们会将心比心地放宽“政策”。比如演讲或辩论类比赛,东子多次做类似比赛的评委,有过这样的切身体验。
比赛刚开始,由于有些评委拿捏不好,或许会出现给分高了的现象。这样,到后来,即便有些选手表现一般,但分数也不会太低。当然,如果刚开始给分低了,来后的也会相对低一些。这样的平衡,就是宽大效应的体现。
不应否认的是,有一部分宽大效应心理,只是单纯地认为对方就是比自己强,由此高估对方的能力和为人。这某种程度说明当事人有着一定的自卑心理。因为通常人们都会认为,自己不了解的就是美好的,总认为别人会比自己强,往往对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
就比如旅游,很多人游走了世界各地的名胜,而身边的美景往往被忽略。我在西安工作时,曾居住的大雁塔脚下,每天都会看到一拨又一拨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登塔,可在大雁塔脚下生活了几十年的雁塔村村民却很少有人登塔。
距离是一种美。
因为有着一定的距离,隔着一层纱,人们就会认为“他比我更好”。这样的宽大心理利弊皆有,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好处,但总认为自己不如人,也会陷入自卑。所以,要适度地利用宽大效应待人,距离合适,尺度适中,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