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适时引导给出自己的建议即可,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孩子自己。
——少儿守护人
电视剧《少年派》中的林妙妙是中国大多数孩子的缩影。
她的母亲王胜男干涉了妙妙的所有选择:
洗手要肥皂打两次,搓手一分钟,洗手一分钟;
发型要漏出额头,不允许有刘海;
林妙妙高中住校时,要每天向妈妈汇报自己的情况;
妙妙生理期时,妈妈王胜男逼着她穿秋裤,还让老师多照顾妙妙……
这一系列行为,逼得林妙妙喘不过气来。
王胜男无视女儿林妙妙的真正需求,认为自己做的就都是对孩子好的,导致母女关系一度恶化。
让人遗憾的是,过度干涉孩子选择的王胜男并非特例。
太多的父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不顾孩子内心的想法,导致孩子压力过大,身心俱疲,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宣告自己的选择权。
我们想要孩子健康的成长,就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孩子的选择,而是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每一个选择。
01.越界干涉孩子的选择,
是父母的控制欲在作祟
《小欢喜》中,宋倩对英子的干涉和控制是我们大多数家庭的缩影。宋倩为了英子能考进清华北大,在高三一年中,逼英子把课外活动时间都用来补习,不允许英子把时间浪费在天文馆解说这样的事情上,更别提玩乐高玩具了。
在英子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时,宋倩让英子从清华和北大当中选一个写在代表梦想院校的气球上,逼英子放弃最想要去的南京大学。这一系列的控制和逼迫使得英子患上中度抑郁,甚至想要跳河自杀。
宋倩对英子选择的过度控制和干涉,压得英子喘不过气,使英子失去了自我。
在父母控制选项的单选题里,在家长给出的最优的选择里做出选择,孩子其实并没有真正的选择权。
TED演讲《正确的教育方式是避免过度呵护》中提出“清单式童年”这一观点,即父母从小让孩子吃好穿好,进入最好的学校,进入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取得最好班级里的第一名,不仅是第一名还要是最高分,不止要有好成绩,还要获得各种荣誉和奖项,考取世界有名的大学,从事令人尊敬的职业。
这和宋倩对英子人生的控制如出一辙,也和大多数家长所期望的孩子的成长之路不谋而合,可这是一条由父母想的法控制的路。
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有一期的脑洞设计是未来有实验可以制造“满足父母期待”的孩子,在这一期节目最后,撒贝宁说: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产品,他不属于我们,他属于未来,送孩子去这个那个补习班,有没有想过孩子真正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
“在今天,哪怕不用科技,仍有父母做着为孩子设计人生的事情。”
父母设计出来的道路,不一定是最适合孩子的,但一定是让孩子最痛苦的。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去干涉孩子的选择,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
02.干涉孩子的选择
会导致孩子缺乏主见
在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中易烊千玺读了这样一封信。一名25岁的研究生男孩说自己现在还要在11点之前回家,自己的衣服还都是妈妈买。他也想要跟妈妈提出独立的想法,又怕妈妈伤心,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男孩写信来寻求节目组的帮忙是找了除父母之外的第三方来帮自己拿主意,自己不确定要不要跟母亲提出独立的想法。即便没有母亲来帮自己做主,男孩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男孩母亲从0岁干涉孩子的选择到25岁,导致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只靠别人的意见做决定。
这名研究生的事例让人唏嘘,没有主见的孩子只能靠别人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有主见的孩子就会敢于对父母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伊能静在《幻乐之城》节目中说到和儿子因为学剪辑还是编剧争吵起来,伊能静认为儿子学编剧会好一点,但儿子说:
“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伊能静听了孩子的想法之后,选择尊重并支持儿子的选择。有了母亲的尊重和支持,儿子自然就有主见,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替孩子做了所有的选择,长大了却怪孩子没主见。不得不说,最“双标”的是家长自己,家长干涉孩子的所有选择之后,用“我都是为了你好”当做借口,完美的推卸了自己的责任。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干涉可以推卸给爱,可孩子想要有主见却没能力自己做主的未来,这又由谁来负责?
有主见的孩子,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没主见的孩子,却没能拥有自己想要的未来。
03.放弃对孩子的控制,
才能让孩子拥抱未来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无条件关心和付出,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在关心的道路上,他们却越走越偏,变成控制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成为“傀儡娃娃”。
父母想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未来,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可以尝试以下3种方法。
1、多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父母要先放下自己想要完全掌控孩子的心,要不然你累,孩子更累。
父母们平时可以多坐下来和孩子聊聊,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内心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即使孩子回答的天马行空,也要捂住自己脱口而出的“不行”,去耐心问一下为什么,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2、及时放手,尊重孩子的选择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曾说:“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要去控制孩子成长的方向,给他选择的权利,不要让自己的控制欲毁了孩子的未来,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
比如,可以从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喜欢的口味的冰淇淋开始,而不是父母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那些父母以为孩子会喜欢的口味。
3、父母“抓大放小”,多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关于家长对孩子控制欲太强这一问题,李玫瑾教授回答说:“父母对孩子监护肯定有控制,但重点应放在安全和健康,孩子的学习行为不是控制能够达到目的的,多检查结果,对过程不要过度干涉。”
聪明的父母都是会“偷懒”的父母,他们不会对孩子生活中的小细节过分关注,只要孩子健康的成长,不走错路,绕个弯也没关系。
父母害怕失去对孩子的控制,担心孩子的未来。可正如美国作家詹姆斯·弗雷所说:“失去控制往往是恐惧的来源,这也往往是改变的源头。”
我们的孩子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家长只需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适时引导给出自己的建议即可,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孩子自己。
毕竟,孩子未来的路,还是要他们自己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监制:邓东
主编:刘子铭
责任编辑:袁亚男
举报/反馈

少儿守护人

5778获赞 3828粉丝
专注亲职教育领域——守护未来,共同成长!
央视网少儿守护人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