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吧考生—马蝇效应:竞争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一、什么是马蝇效应
“马蝇效应”来源于美国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经历。
林肯少年时和弟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地种玉米,林肯牵马,弟弟扶梨。可是,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把兄弟俩折磨得筋疲力尽。正当不知道如何是好时,那匹无精打采的马突然飞快地跑了起来,林肯都追不上它了。林肯觉得非常奇怪,等到了田边,他发现原来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的身上。林肯不忍心看着马被咬,就打落了马蝇。赶过来的弟弟看到了,不禁抱怨:“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呢?正是这个家伙才使马跑得飞快啊!”
林肯记住了这个教训。1860年,林肯竞选美国总统时,萨蒙.蔡斯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可林肯当上总统后,不仅没有对萨蒙处处设防,反而任命他为财政部部长。萨蒙是个极其自大和嫉妒心极重的参议员,林肯却十分器重他。大家对此表示不理解,林肯解释说:“现在,对我来说,蔡斯先生也是一只马蝇,他离我越近,就越能督促我快跑。如此说来,我还有什么必要打落他呢?”
人们根据林肯的经历总结出“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它就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二、“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马蝇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人只要有竞争对手的“叮咬”就不会松懈,就会促使自己不断提高,发展壮大。
人在压力面前,要么倒下,要么愤然前行。想要有意义的人生当然要选择后者。人生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共生。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压力是一柄双刃剑。”正确地对待压力,可以使人进步;反之,它则会成为你失败的根源。
压力它使多少人跌入失败的深渊,陷入伤心的沼泽,从此没有欢声笑语,没有往日自信的面庞,没有面对生活的勇气;压力又是一首激昂的乐曲,促使我们驾着生命的车轮不断前行,伴着我们写下人生之路上的辉煌篇章。
三、按照“马蝇效应”去实践
1、将压力化为动力。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承受力,远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因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因而,面对压力,我们无须惧怕,要抱着相信自己的态度,将压力化为动力。坚信自己决不会被一只“马蝇”打倒。将压力化为动力,马匹能够飞快地奔跑;将压力化为动力,林肯得以不断提升自己;将压力化为动力,我们亦能走得更远更好。
2、为自己找一个对手。生活中需要压力,而压力可以来源于对手。为自己找一个对手,在竞争中寻找动力,这就是林肯重用蔡斯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自己找寻一个对手,如此才能不断地鞭策自己,奋勇前行。
高考在即,我相信你竞争对手早已选好,但化解压力能力没有完结,需要你现在、将来一直保持噢。
希望“马蝇效应”对你化解压力有所帮助,加油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