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阶段理论(stages of change model)行为改变是一个连续、动态、逐步推进的过程;人们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是一个个人决策的过程;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行为改变的基础
行为改变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 6 个阶段(以吸烟为例):见 ↓ 图
1. 没有打算阶段(pre-contemplation)在最近 6 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有意坚持不改变。他们不知道或没意识到自己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及其危害性,对于行为转变没有兴趣,或者觉得浪费时间,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处于该阶段的人不喜欢阅读、谈论或考虑与自身行为相关的问题或内容,有些人甚至有诸多理由为自身的行为辩解。
这一阶段认为吸烟不可能引起冠心病。心理特点是对问题尚无了解,没有心理准备; 干预策略是提供信息,提高认识。普及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知识,让人们对吸烟行为感到恐惧、焦虑、担心等,意识到在自己周围环境中,吸烟已经成为一种不健康行为。
2. 打算阶段(contemplation)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打算在未来 6 个月内采取行动,意识到改变行为可能带来的益处,也知道改变行为需要代价,因此在益处和代价之间权衡,处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态。
这一阶段心理特点是意识到问题,引起关注,但犹豫不决;干预策略是提供知识,激发动机。刺激人们尽快行动,让他们充分认识吸烟的坏处,应该改变这种行为。
3. 准备阶段(preparation)在最近 30 天内,人们郑重地做出行为改变的承诺,如向亲属、朋友宣布自己要改变某种行为,并有所行动,如向别人咨询有关行为改变的事宜,购买自我帮助的书籍,制定行为改变时间表等。
这一阶段准备开始戒烟。心理特点是形成态度,做出承诺;干预策略是提供方法,鼓励尝试,环境支持。要求人们做出承诺,使他们的行动得到监督。
4. 行动阶段(action)在 6 个月内,人们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但是由于许多人的行动没有计划性、没有设定具体目标、实施步骤、没有社会网络和环境的支持,最终导致行动的失败。
这一阶段已经开始戒烟,并谢绝敬烟。心理特点是已经尝试新的行为;干预策略是支持鼓励,加以强化,环境支持。了解戒烟有哪些困难和阻碍,如何克服。
5. 维持阶段(maintenance)改变行为已经达到 6 个月以上,人们已经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固,防止复发。许多人在取得了行为改变的初步成功后,由于自身的松懈、经不起外界的诱惑等原因造成复发。
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是已经采纳新的行为;干预策略是继续支持,不断强化,预防复发。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取得家庭成员、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对家庭、工作场所的戒烟行为给与奖励,或举办戒烟竞赛,形成一种以不吸烟为荣的社会风气。
6. 终止阶段(termination)在某些行为,特别是成瘾性行为中可能有这个阶段。在此阶段中,人们不再受到诱惑,对行为改变的维持有高度的自信心。可能有过沮丧、无聊、孤独、愤怒的情绪,但能坚持、确保不再回到过去的行为习惯上去。经过这个阶段便不会再复发。
这一阶段成功戒烟。培养了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身边的人戒烟。较长期的随访,当戒烟者遇到其他生活问题时给予他们支持,帮助防止反复。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改变,知识大多都停留在口头阶段;哪怕处在行动阶段,大多是三分钟热度,后劲儿不足。
#百里挑一#
举报/反馈

AI健康才会赢

121获赞 74粉丝
做身边人的健康管家,赢在健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