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经验丰富,和世界交手手法已相当娴熟的父母辈相比,当代青年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讲价:
这条微博通过简单的对比,道出了妈妈砍价和自己砍价的鲜明区别,而转评赞均10000+的数据则表示,这不是个别现象,是十分普通的难题。
为什么妈妈们如此凶猛的砍价力度却能次次成功呢?
其实,这中间包含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有用的心理学技巧——拆屋效应。
鲁迅在杂文《无声的中国》中提到一个现象:
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先提出一个大要求,被拒绝后,再提出一个小点的要求。这时候,被满足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就是拆屋效应。
妈妈们砍价总是对半砍,然后再一点点往上加,最后往往能成功以自己满意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东西,实际上就暗合拆屋效应。
我们与世界的交往,说到底是与人打交道,那么,学一点研究人心的心理学,运用到生活里,自然能产生很有效的帮助。
既然如此,除了拆屋效应,还有哪些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很有可用的心理学技巧呢?
1. 门槛效应
请人帮助时,先提出一个对方容易接受的小要求。对方接受后,再顺势提出大的要求,可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比如,你买了31.7元的菜,心里盘算着想让商家给我们抹零,再送几根小葱,一下子都说出来的话,商家可能会觉得太亏了,拒绝你。
但是,如果你先只说抹零吧,商家会觉得这是显得自己大方爽快的行为,容易答应;这时候,你再顺着说再送我几根小葱吧,商家为了给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很有可能也会答应。
2. 正向反馈
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小学中,当着老师的面点名赞美了一些学生,并表示他们在这一学期里会有较大的进步。8 个月后,被点名的孩子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通过争吵、指责来改变一个人,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但如果我们只是自然地表达出期待,并多多鼓励赞扬,说不定他也沉迷于被夸奖的状态中,反而愿意主动去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更推崇学校和父母进行鼓励教育、正向教育。
3. 出丑效应
《西游记》里明明最完美无瑕的人物是唐僧,为什么大多数读者都更喜欢有许多小缺点的孙悟空,甚至贪吃好色的猪八戒呢?
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这就是出丑效应。
在生活里,我们有时候会听到大家十分苛刻地评论一些男神、女神级别的明星“无趣,像个假人”,但如贾玲、沈腾这样在舞台上搞笑、逗趣,甚至自黑、出丑的喜剧演员却几乎人人喜欢,零差评,也能用“出丑效应”解释。
所以,不用害怕自己不够完美,真实做自己往往更能收获欣赏与喜欢。
4.互惠原则
人的心理会主动避免“负债感”,换句话说,大多数人会不喜欢“欠别人的”,受了恩惠,总会想着找机会投桃报李。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自然地主动给予对方一些好处,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惊喜。很多时候,即使是不经意间口头的赞扬,说不定都能换来对方尽心尽力的帮助。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有来有往,不必害怕麻烦别人,也不要嫌帮助别人麻烦,我们会收获更多。
5. 承诺 - 一致原则
一旦我们做出某种承诺(或者表态),来自内心和外部的立场就容易迫使我们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种原则的应用,很多时候可以称之为——诱敌深入。
比如:你想找一个不太熟的朋友帮忙修改一篇文章,那么不妨先问问:诶?你朋友圈发的那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对方如果有点得意地回答:是的呀。
你可以借机夸奖:文笔太好了,不愧是中文系毕业的才子。
然后,对方多半要谦虚几句:害,你过奖了。
这个时候你顺水推舟:是这样的,我们最近有个作业让写篇文章,我这个作文废物你也知道的,能不能麻烦你帮我看看,润色一下?
对方因为刚才已经说了朋友圈的大作出自自己之手,这个时候不帮忙不仅是打自己脸了,还显得十分无情,多半会帮忙……
6. 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是指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观察时,会刻意改变一些行为或言语。
这其实论述了自律与他律之间的互动关系。
学生时代,有老师坐镇的自习课和没人管的自习课差别有多大,大家都很清楚吧~不说全班情况了,就回想你自己从学习状态和效率。
这一点要怎么运用呢?豆瓣上盛传了一种很戏精但又极为有效的学习办法——
幻想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女明星,自习室里人人都在关注你,怎么能低头玩手机呢?怎么能走神半天学不完一页书呢?
被狗仔拍下来传到网上,会遭遇黑粉攻击的!
这个看似神经病的办法,其实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霍桑效应”。
在没有外界关注的时候,假装自己备受关注,从而达到改变自己本能行为的目的,可以说心理学课代表级别的机灵了
6个可以运用在日常,解决生活困难的心理学小技巧到这里就讲完了,而更多有趣有用的心理学知识,不如来懒人听书听听这本《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吧~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