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常开,赏花者却一波波的更换,彼时的花和彼时的人,都不是绝对的。唯一不变的,唯有不断流走,却永恒存在的时间。
故人们总爱感慨时间可贵,对于过往流逝的惋惜,对于将来时间的珍惜。但倘若告诉别人时间只是一种错觉,又有几人能够接受呢?对于时间是错觉的说法,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早已做出解释,但世人并不愿接受真相。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时间,是人们为了划分日夜流走的每一日而给出的一个界定和标签。人的一生太短暂,或许便是稍纵即逝,所以许多人都秉持着只争朝夕,过好当下的念头,及时行乐的心态便是如此。
但倘若有人告知说,时间只是错觉,当物体运动达到一个光速的状态之时,时间便是不存在的。这样的说法,会引发多少人的抗辩和不满呢?世人所被灌输的观念,大多都是珍惜时光,常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比金子还要贵重。
但事实上,从科学角度出发,时间确实是不存在的东西,它只是人类发明,用以衡量物体运转快慢的一个工具。人的生老病死、花开花败、冬去春来等等,不过都是时间的测量。
倘若一个物体一直处于静止的状态当中,那么时间意义在何处?永恒不变,那么时间便是枉然,所谓的长生不老,不就是意图突破时间的桎梏,达到生生不息的状态嘛。
著名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们印象中的时间仅仅是一种思维上的错觉,或者是一种固有思维。为了方便对于运动流转的记忆,所以选择了将这样的流逝称之为时间。但时间流逝的速度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可以被改变的。所以,时间很有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的。
爱因斯坦的说法或许难以理解,但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就格外容易让众人明了。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中,总是存在穿越时空的故事,或是去往未来,或是回到过去,这样的行为,便是在改变时间的运动和速度。
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曾经提及时间流逝的速度和事物的质量与引力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强,周遭事物的流转速度自然就越慢。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充满神秘和未知的黑洞。
而且,关于时间的一切规则,其实都是人类自己定下的。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一千四百四十分钟、八万六千四百秒。但是,黑白的交替,就真的是标准的二十四小时吗?
按照现有的知识,便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山上、山下的时间其实是不对等的,高纬度和低纬度的时间,亦是如此,所谓的时间,只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相对概念。换言之,便是相对时间。
在相对时间面前,每个人好似都经历了二十四小时,但实际上,必然是有快有慢,有多又少的。倘若一个物体的二十四小时比之其他要多一秒,按照一个月三十天计算,那一个月就是三十秒,一年便多出了六分钟。
若这个物体存在一百年,便等于比之其他一生多出了二十五个小时。如此思索,是否便有几分细思极恐的味道在其中了。
除却爱因斯坦之外,科学家牛顿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时间是不存在的,仅是人类的错觉而已。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提及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概念,叫做“绝对时间”,他认为绝对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它的运动不会遭受任何外界事物的影响,具有绝对性。
这和人们所界定的相对时间,是截然不同的事物存在。
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帮助人类更好的认清这个世界,所以他们对于时间是错觉的解释,是否就能够让世人信服呢?结果显然是否定的,众人都不愿意接受这样残忍的真相。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在感慨时间流逝的时候,人们总爱说日复一日、光阴如梭等等的词汇。所有人的生活,或者说整个社会的秩序,都是依托在时间的基础之上的。当被他人冷漠的告知,时间仅是错觉,根本不存在,那种崩溃的情绪,当如何自处呢?
时间无疑是神秘的,纵然明白日夜的更迭不过是公转和自转的结果,但对于众人而言美妙且短暂的一生,怎么可能仅用一个科学常识就轻易打发。
纵然如牛顿、爱因斯坦这类伟大的科学家都解释了时间错觉,但这样的理论,真的可以套用到现实当中吗?
假设将时间取消,那么人类的作息便不再遵循最基本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没有节制,有精力就死命做,没精力就不要做,没有标准的界定,何来上下班一说。
人们总是习惯用时间来规划自我的行程走势,但时间没有了,或许彼此之间的规划就是,等这个落日之后的下一个落日,该做何事。这样一思考,顿时感觉绕口且无厘头。
纵然世人在经历的时间是一个相对时间,那又如何呢?表盘上的“滴答滴答”声音足够给众人安全感,当被问及今朝几何的时候,那种肯定的答案,本质便十分安心。
当然,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其他的事物变化,是因为事物本身的运动速度快慢取决的,但如果感慨一句“身体运动太快了,头发都白了”,那种扑面而来的喜感真是不可意会了。而且,套用一句老话,便是这样的说法,委实不美哉。
古人会将自己身体的变化描写的诗情画意,但科学的发展如果带走了这份独特的美丽,想来生活也会失去很多乐趣。
如此思索,便不难理解即便有权威科学家的解释,世人亦不愿接受时间是错觉的真相了。当然,不接受不等于不存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客观存在的,和主观拒绝的,很多时候,本质上便是具有对立性的。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人们将去做的事情,被称作未来式,已经发生的事情则是过去式。在现有的科学研究看来,一切都是不可逆的。毛发可以再生,人生再无二回。
而对于牛顿、爱因斯坦关于“时间错觉”的研究,很多科学家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进行验证。例如英国物理学家朱利安.巴伯,便也提出过相同观点,他认为“时间是不存在的”。
在巴伯的著作《时间的终结》当中,他写下了一段话,大致意思便是人们所看到的世界是真的,但人们一生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永恒的。这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位形,当这一瞬过去,便再无回头。换言之,则是时间并不真实存在。
每一瞬间即是永恒,而每一瞬间留在大脑中的影像,又是大脑反应给予彼此的错觉,这就是“瞬间堆”。就好像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刻骨铭心的片段或者画面,然后好像一部电影一般回放再回放。
当然,巴伯的观点是被许多科学家所反对的,毕竟在时间这般奇妙的事物面前,纵然是科学家也很难全然秉持一个过分冷静的态度。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曾经提及时间和空间的相互交织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允许,时间可以被无限拉长、扭曲甚至是重叠。
那个时间,生老病死不是无法克服的难关,人们或许便能突破自身运动的局限,选择“永生”,这样的想法,或许疯狂,但亦令许多人痴迷。而在量子理论中,则表示时间仅是一种客观的认知,是无形的一个框架结构。
细细思索,这两种理论互相之间便是纯天然的矛盾的,可这样的矛盾,又无法依托现有的认知去进行验证。是非对错,本质上便很难一言以概之。
而美国的物理学家德威特和约翰·惠勒曾经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在一起,然后提出了一个十分疯狂的方程,这个方程可以准确的将宇宙中每一物体的位置描述,并且没有时间因素的存在。
故人类或许一直在被“时间”洗脑,倘若存在即合理,那时间不存在,其又是否合理呢?这种抽象的概念和联想,荒唐却言之有物。
用科学的解释,时间不过是度量的一个单位符号,它没有深刻的含义,仅是特指所有流逝的时光。如此一来,时间便成为了一个冷冰冰的存在。但从世人的感情角度出发,众人所铭记的时间,都包含着自己的情绪在其中。
无论是痛苦还是喜悦,都是世人曾经亲身的经历。众人用自己的一生,为自己的时间描绘出了无数的色彩。鲜艳还是暗淡,精彩或是平淡,都是属于自己的人生和时间,都是无价之宝。
所以,世人才不愿接受时间只是错觉的真相。爱因斯坦、牛顿能够将这一切娓娓道来,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性,可除却所有的客观真实,还是要插入许多感情色彩在其中的。
或许将来的某一日,人类可以通过更加发达、先进的技术去勘破时间的秘密,但在今时今日,时间为重,生活于当下的每日便好。
举报/反馈

趣史录

1288万获赞 62.3万粉丝
仅是一闲云野鹤之士,隐于野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电商达人,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