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 人格特质理论
C4 五因素模型
一、大五模型/简述人格因素模型
(一)基本假设
格尔顿最先提出了词汇假设的观点。词汇学研究取向的基本假设是:每一种文化下的自然语言包含了所有能描述人格的维度。
(二)基本结构
1.外倾性
也称外向性,指人们活动能量的强度与数量。其一端是极端外向,另一端是极端内向。外向者非常爱好交际,通常还表现为精力充沛、乐观、友好和自信。内向者含蓄、自主、稳健。
2.宜人性
或叫随和性,是测量人际关系的维度,它意指人际交互作用的特征,这种相互作用是指个人的人际喜好由同情到憎恨的一个连续区。宜人性水平高的人,表现为有责任感、友好合作、乐于助人、可信赖的、易被他人接纳的和富有同情心的。而那些宜人性水平低的人,他们多抱有敌意、怀疑人生价值、粗鲁甚至故意伤害他人,为人多疑、缺乏合作精神,性子急躁、喜欢控制他人、报复心强并且残忍。
3.尽责性
也称谨慎性,这个维度是指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自律。该维度上的分数用来评估组织能力,持久性,控制能力,动机水平在目标指向行为中的作用。尽责性分数高的人倾向于表现出组织能力高,做事严谨,有条理、有计划,并能持之以恒,自我把握力强,准时守信,有道德原则,有野心。在尽责性上得分低的人倾向于表现无目标,不可信,懒惰,粗心,容易见异思迁,爱享受。
4.神经质
也称情绪稳定性,依据人们情绪的稳定性和情绪调控情况而将其置于一个连续统一体的某处。那些经常感到忧伤、情绪容易波动的人在此维度上会得高分。更易体验不同的消极情绪。神经质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过分的渴望,或者是无法容忍失败以及无法做出克服困难的反应。它包括几个维度,比如焦虑,气愤,抗议,沮丧,自我觉知,易冲动,易受伤。而在此维度上得分低的人多表现为平静、自我调适良好、不易出现极端和不良的情绪反应。
5.开放性
也称求新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求态度。事实上,智力是求新性的代名词,但求新性与能力、智力是有所不同的,它还包括积极探索的行为和对经验的正确评价。这一维度的特征包括活跃的想象力、对新观念的自发接受、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在此维度上得分高者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想者,是好奇的、具有想象力的,喜欢娱乐性的新颖的想法,不跟从习俗的价值观。
(三)基本特点
1.大五因素结构提供了一套高度验证性的维度,它以简洁的方式广泛地描述了现象学的个体差异。
2.不同的人格定义导致不同的选词标准。
3.大五模型中的5个因素的重要性和验证性并不等同。
4.大五模型的每一个因素不是由单纯分离的特质变量所组成。
5.人格属性的分类须包含其意义的平行和垂直特征。
6.大五模型仅是人格研究的一个重要开始。该模型不是人格理论,它描述的现象型人格属性仍需要基因型理论予以解释。
二、中国人人格因素的研究
(一)五因素模型
杨国枢和彭迈克提出双极五个因素:因素1为善良诚朴—阴险浮夸,因素2为精明干练—愚蠢懦弱,因素3为热情活泼—严肃呆板,因素4为镇静稳重—冲动任性,因素5为智慧文雅—浅薄粗俗。
杨波提出的五个人格因素:勤勉性、评价性、外倾性、神经质、恭顺性。
(二)七因素模型
王登峰等人提出的七因素模型包括:.
1.精明干练—蠢钝懦弱;
2.严谨自制—放纵任性;
3.外向活跃—内向沉静:
4.淡泊诚信—功利虚荣;
5.温顺随和—暴躁倔强;
6.善良友好—薄情冷淡:
7.热情豪爽—退缩自私。
三、对大五模型的评价
(一)大五模型的意义
1.大量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研究结果都证明了大五模型的广适程度,为全球化的人格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2.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的影响扩散到整个心理学领域乃至组织和社会学领域。
(二)对大五模型的批评
1.从研究最初的假设和想法上,很多研究者的观点相差很大。
2.从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上来看,大五模型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3.从大五模型的理论性看,很多学者认为它只是词汇假设和因素分析加在一起酝酿出来的产品。
C5 对特质论的总体评价
一、 理论特色
1.方法论上的统计学倾向;
2.研究取向上的个体差异倾向。
二、理论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三、理论缺陷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