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不是迷信,是哲学!《易经》有战略思维统筹人生,也有战术方案解决问题。《易经》是对人性及客观规律的总结,是既可以“高瞻远瞩”又可以“就事论事”的实用之学!
易经文章配图
学习《易经》必须懂得“势”,不同的“位”有不同的“势”,如何利用好这些“势”就是门大学问了。
何谓“大人物”呢?大小其实都是相对的,不要太执着于字眼,而是要根据形势来判断。如果一个公司小职员占卜一个升迁卦,那么,卦里五爻“君主”位代表的“大人物”不过就是个公司总经理的层级。若是古时一个朝廷大臣占卜升迁,那卦里五爻代表的“大人物”一定就是君主帝王了。
因为身处高位,大人物们有能力在台面上去操控他人的命运。当然了,精明的大人物绝不会把事情做得太龌龊,也不必去大玩阴谋,完全可以利用人性去玩明目张胆的阳谋。
易经文章配图
“阳谋”并不是谁都能玩得好的,这需要相当高的智慧。
司马昭是个玩阳谋的高手,发兵伐蜀就是个堂堂正正的阳谋。钟会和邓艾都是当时既有野心又有很强带兵能力的将军,这两个人一旦建功立业都可能对司马昭产生威胁,那么,如何处理掉这两个人呢?若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有战功的“功臣”,虽然可行,但是对司马昭的统治不会有任何好处,所以,就要利用人性,采用“阳谋”去处理掉这两个人。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司马昭故意让钟会和邓艾各领一军,且互不隶属,就是为了制造“两虎相争”的形势,让双方为了争功而产生矛盾,这样就会因为彼此牵制而难以威胁最高权力,而真正的得利者必然是身处幕后掌控平衡的司马昭。
易经文章配图
晏婴作为齐国的相国,也是“阳谋”的高手,他的“二桃杀三士”绝对是精彩案例。
齐景公帐下有三员恃功而骄的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想要除掉他们,于是,晏婴让齐景公请来这三位将军,却只赏赐下来两个珍贵的桃子,凭功劳自取。
接下来就是一段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的剧情:公孙接和田开疆报完战功后,自顾自各拿起一个桃子,自认功劳更大的古冶子没有吃到桃子,指责拿了桃子的公孙接和田开疆,并报出战功使得他们羞愧自杀,而二人的自杀也使得古冶子深以为耻,无地自容,最终也选择了自杀。
易经文章配图
仅仅凭借两颗桃子就处理掉了三员悍将,没有对人性的深刻了解是绝对做不到的。通常,武人容易给其他人带来强烈的威胁感就在于古时的武人大多从不读书,遇事易冲动,个性太过强烈,又多是一根筋。所以,公孙接和田开疆才会毫不思索就先拿了桃子,换成文人会这样做吗?正因为武人的思虑过少,习惯于意气用事,又更重江湖道义,才会导致区区两个桃子就逼得三位悍将只能自杀谢罪。
易经文章配图
历史上,“阳谋”玩得好的人并不算多,“阳谋”玩脱序的人可从来不少,而且,不同的形势下是无法套用前车之鉴的。
唐初,李渊之外,还有李世民的秦王府势力和太子齐王联盟两大势力,李渊一直在玩这两大势力的平衡术,为什么最后玩出了“玄武门事变”?翻车的原因在于势力平衡失控了。
秦王府和太子党两大势力如果继续增强就会直接威胁到皇权,这个平衡的难度远不是平衡钟会和邓艾两个将军那么容易,所以,当李元吉取得出兵的兵权后就已经失衡到可以直接击溃秦王府,甚至可以直接逼宫了。而当李渊无法亲自下场做平衡,就必须用可以被李渊支配的军方势力来平衡秦王府和太子党两大势力,可惜,李渊只信任自家人,统兵主帅必然来自秦王府和太子党两大势力,祸根也因此埋下。如果,李渊敢重用李靖来平衡两大势力,也许历史就会是另一个面貌了。
研究《易经》是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边看《易经》,边读史书,就会渐渐用《易经》的思维去更通透地看待历史。“阳谋”是很高端的智慧,也许当事人并没有读《易经》,但一定充分了解《易经》中“位”和“势”的概念,并深谙人性,只有如此,才能玩出一幕幕的高端“阳谋”局。
感谢阅览百家号:明境国学
您的关注转发是我持续发文的动力。
举报/反馈

冷眼国学

4万获赞 2780粉丝
沈阳文化人,64卦详解,探究国学,八字佳名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