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实有六层!但很多教科书都忽视了这一事实,并未作出修改!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类的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这个学说竟然与《易经》64卦从低到高的六爻次序很相像,只是比卦少了一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但他后来却在反思这套理论,发觉其并不完美!
于是马斯洛在1959年以后,对东方文化进行广泛研究(或许还有群经之首的《易经》)促使其对“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进行完善和提升。
因为他发觉最高层级的(第五层)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而且一味强调自我实现,会主张人的骄傲,把人真正的价值贬低,导致个人主义、以自我中心而忽视人与群体、与国家、社会乃至自然的背离,甚至会产生破坏力。
马斯洛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认为东方哲学中灵性的、有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正如《易经》六爻的思想是超越科学认知的,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即在“自我实现”的上面,还有第六层次——超越自我,称为“超人本心理学”(trans-humanistic psychology)。
我们可以通过《易经》的一个卦来说明这个问题:
《易经》第5卦:水天需卦。
卦辞是: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你会发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不是与这个需卦很像?
1、饮食——生理需求
2、利涉大川——安全
3、宴乐——社交、尊重
4、需的错卦是“火地晋”,晋升、自我实现。
纵观《易经》64卦,你会发现都是有六个爻辞,而且乾坤两卦还多了“用九”、“用六”两个爻辞,笔者虽然没有找到确凿证据证明马斯洛学习过这两个卦,但乾卦的“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不正是马斯洛对“需求层次理论”完善后的最高层次(第六层)“超越自我”的原型吗?
达己成人,成人达己,“建立自我,成就无我”。西方经典心理学与《易经》智慧殊途同归,而且东方哲学在3000年前已经建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要不要一起学学《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