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那方心灵的天地”,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以温暖,给你以启发,让你热爱生活,也热爱笑,做那个最真挚的自己。
那方心灵的天地
00:20来自那方心灵的天地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小细节存在,而有三种小细节常常被我们忽略掉,或者说被我们当成了习惯。
一:从众
很多人知道“从众”这个词,更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因为我们经常谈到要避免从众行为,不要人云亦云。
我们知道一味的从众不好,可是每次我们又会不自觉地去从众,甚至有时候我们都没意识到自己在从众。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社会心理学上给出了一点原因,那就是人们有着渴望被接受的需要,希望获得其他人的赞同,避免他人的反对。
我们生活在群体中,我们不想被群体孤立,这个时候从众可能就是不让我们被孤立的最好方法。
五个人一起去餐厅吃饭,其他四个人都指着桌上的一道菜,说这道菜好吃,而唯独只有自己觉得难吃,当别人问我们是否好吃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回答挺好吃的,或者回答还可以,很少回答难吃。
因为我们会担心在自己说这道菜难吃后,其他四个人会觉得自己口味怪异,担心别人可能会不自觉地孤立自己。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我们会受到他人观点或行为的影响,从而让自己产生了无意识下的从众。
在网络时代,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一种习惯,无论是刷视频还是看网上的某一事件,亦或是看书追剧,我们都会先看一下评论。
有时候针对网上的某一事件,评论区的很多人都觉得这一事件是积极的,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还没有看这一事件究竟是什么情况,就已经给这一事件下了定论:它是积极的。
这就是我们在让自己没有过多意识的情况下受到了别人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从众行为。
当我们总是受到从众心理影响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减弱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不敢去质疑别人,而是在不断地质疑自己。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从众行为减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还是刚在那个例子,针对网上某一事件的评论,众多网友认为它是积极的。
我们自己在看完后这一事件后,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它为什么是积极的,这里来看我们的思考能力依然在,因为我们自己分析了这件事。
可是我们不要忽略一点,那就是在我们脑海中已经被灌输了它是积极的,我们对此的分析也是站在偏积极的角度分析的,掺杂了别人的一些看法,而不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分析。
在电影《十二怒汉》中,当其他十一个人一致认为案件中那个小男孩有罪的时候,有一个人却认为他无罪,而十一个人因为他一个人无法离开,不得不继续讨论小男孩是否有罪。
在这一过程中,那一个人受到了其他人的指责,因为他一个人的原因耽误了这么多人的时间,我们很多人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可能会选择那个小男孩有罪。
因为有这么多的人都认为他有罪,可能是自己想得太多了,这种想法可能是我们不敢承受十一个人的压力,也可能是我们有一种”法不责众“的感觉。
总之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用”从众“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有时候,我们可以有些从众行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更不能因此伤害到别人。
二:知错不改
知错不改,知道自己的错误,却不去改正,这种情况可能有很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去改正,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改正。
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更多的时候不是知道自己的错误不改正,而是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自己心里认为自己没有错,于是还在继续着自己之前的一些做法。
因为我们想在别人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我们顾及自己的面子。当身边的朋友同事都说我们的某一做法不对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可能大家就会觉得你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说你一直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为了避免大家对自己有这种不好的想法,我们可能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做法不正确,但是我们自己心里却并不这样认为。
比如当父母劝我们不要打游戏,说打游戏影响学习或工作,这个时候我们为了维护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好形象,可能不会对父母说:”我愿意,打游戏挺好的。“
我们可能会说:”知道了,下次就不打游戏了。“可是自己心里并不觉得游戏影响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父母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依然会去打游戏。
我们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错误“,这种”错误“可能是真的错误,也有可能自己的做法就是对的。
如果是真的错误,我们只在别人面前承认,却并不付诸实践去改正,这肯定会对我们自己产生不好的影响。
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是我们却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是错的,这可能会引起别人的误会,当别人知道这是正确的以后,可能还会埋怨我们不如实告知。
真的认识到自己错误了,那就勇于承认,大胆改正,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不要为了自己的形象或面子而假装承认错误。
当别人都说自己不对的时候,找找原因,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到底对还是错。
三:不会拒绝
这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也是比较常见的,面对别人的一些请求,自己不好意思拒绝。
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甲让乙帮一些忙,但是乙可能自身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或者这个忙乙不太愿意去帮。
这个时候,乙还是选择了去帮甲的忙,但是乙却是一边抱怨事太多,抱怨甲在这个时候让自己帮忙,一边还在帮甲做着事情。
当我们问乙明明不愿意,为什么还要装作愿意去帮忙呢,这时候,乙可能会回答:”没办法呀。“
”没办法“三个字其实就包含了我们很多人为了面子不敢也不好意思去拒绝别人的帮忙。
如果我们不想得罪人,不想拒绝别人,那我们首先就应该向对方说清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则,不然下次依然还会有相同情况,而你又不敢拒绝,那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受累。
这三个小细节,无论是针对那一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原则,自子的立场,才能减少这三者的影响。
下方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更改)
举报/反馈

那方心灵的天地

6871获赞 856粉丝
一个故事,一段情,用心讲好每一个故事
情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