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蝇效应的核心:激励自己,跑得更快,背负压力,你会跑得更快,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1860年大选结束后几个星期,有位叫做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入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么说?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的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么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部收入我的内阁。林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很多人都对林肯的决定感到困惑。如把嗯呢所说,蔡思确实是个狂态十足、极其自大的人,他妒忌心很重,而且一直希望谋求总统职位。至于林肯为何仍旧重用蔡思,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为:现在正好有一只名叫'总统欲“的马蝇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他能使蔡思那个部门不停地跑,我还不想打落它。
现实生活中,不仅是蔡思,我们任何一个人,找只马蝇给自己点压力,都会使自己向目标的方向前进的更快。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勒斯里为了领略山间的野趣,一个人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转右转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挑山货的美丽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问道:先生迷失方向了吧?请跟我来吧,我带你抄小路往山下赶,那里有旅游公司的汽车等着你。
勒斯里跟着少女穿越丛林,正当他陶醉于美妙的景致时,少女说:“先生,往前一点就是我们这儿的鬼谷,是这片山林中最危险的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者抗点什么东西。”
勒斯里惊问:这么危险的地方,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
少女笑了,解释道: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力,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摔下去的。我们每天都挑着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人出事。
勒斯里不禁冒出一身冷汗。没有办法,他只好扛着沉沉的木条,小心翼翼地走过了这段”鬼谷“路。
沉木条在危险面前竟成了人的“护身符”。其实,许多时候,如果我们学会在肩上压上几根“沉木条”,给自己一些压力,确实会让我们走得更好。下面看看这个非常贴近我们自己生活的例子:小王是学管理的,因为爱好设计,进了某私企的企划部。刚工作不久,他就接手了一个公司的圣诞节网站广告设计项目,期限是4天。
由于这次广告需要设计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网页,而小王和其他同事都不懂网页设计,老总便在出差前给他推荐了一位做网页设计不错的外援。谁料,小王拿着老总给的手机号码联系对方,发现人家也到外地出差了,根本抽不出时间。
当时,小王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放弃,直接告诉老总做不了;二是迎难而上,完成项目。选择前者,会失去很好的表现机会,晋升的梦想也可能泡汤;选择后者,自己需要再想别的办法做出一个有创意的网页,既要符合活动广告的要求,又要体现公司的内涵和优势,但若成功了会大大提升自己在老总心中的地位。一直梦想做出成绩的小王,最终选择了后者。
决定后,他想如果再找别人,要让对方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优势及活动意义等,至少也要一两天左右,而整个项目只有4天,还不如自己上,毕竟自己对公司和这次活动主旨都比较了解,何况自己在大学期间也学过FOXPRO、VB等计算机课程。
于是,他买了两本网页制作的书,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连续三天废寝忘食的学习。第四天,老总出差回来,小王交上了一个自己精心设计的网页。当老总问他是那个外援的杰作吗,他便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一下,老总立刻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还夸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
可见,我们不应总是惧怕压力,适当的压力反而会让我们更好地发挥潜力。如果每天都给自己一点压力,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发挥出更多的潜力。正如一位哲人说过,你要求得越少,那么你得到的也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