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有哪些因素,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观点。现在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市场上也炒作比较厉害。不如首先来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
儿童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向更高水平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生理发展指的是儿童机体或器官的正常生长(形态的增长和体质的增强)、发育(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指的是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儿童年龄越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互相影响越大。
在出生后6年,儿童发展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十分明显。杨期正(人名)等人对儿童辨别物体大小能力进行研究表明——
1、儿童按语言指示选择大小物体的正确率如下:
18月龄 : 20%36月龄 : 100%2、用语言说明物体大小的正确率如下;
18月龄: 036月龄 : 完全正确同样,儿童语言随着年龄逐步增加越加丰富。
一般来说,儿童初期,学习语言带有情境性,主要是对话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发展连贯性语言。到了学前后期,随着儿童独立性发展,他们常常离开成人进行活动,比如给布娃娃穿衣服,通过这些活动获得各种体验和认识,并向别人讲述。这样,陈述式独白语言就发展起来了。
娃娃家的游戏 儿童是怎样发展的?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怎样相互作用的呢?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争论并有种种不同理论。
儿童发展观是教育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基础。不同的儿童观导致不同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方法以及实施。我国主要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上影响儿童发展的理论有以下几种;
一 遗传决定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兴趣与生俱来,遗传决定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加速或延缓,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途。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因素,强调本能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解释为人所固有的欲望、本能,其中起基本作用的是性欲。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行为系统建立的顺序与成熟机制关系极大,环境与教育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时机。著名实验有双生子爬楼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遗传决定论的学者认为儿童发展主要是内部素质或本能的实现,并没有否定教育和环境作用,而且他们所说的遗传决定论是说的儿童内在的成熟机制并不是单指某种基因的遗传。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也属于遗传决定论。杜威主义也应该偏向于遗传决定论。
二 环境决定论
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或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下为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把儿童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简单的理解为机械的被动反应,忽视儿童的主动性,把教育归结为培养行为技能,要加强训练,往往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儿童。教育万能论、教育救国论的倡导者
三 苏联的教育主导发展论及其发展
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主张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的观点对我国教育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凯洛夫在《教育学》中认为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三方面的影响。其中遗传是个体发展的基础,但遗传对个体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离开了环境因素,人也不可能成为人,比如狼孩。因此使人发展成为人的决定因素是人生活的环境。学校教育作为特殊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0年代巴拉洛夫等人对凯洛夫的发展观提出批评:
教育是环境影响的一种,不应该与环境并列几种因素的关系分析也不够
所以,巴拉洛夫的《教育学》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两类:
一是生物因素(人的遗传因素、个体先天特点、生理机构、成熟机制等方面的总和)
二是社会因素(环境与教育)
此书关键在于提出 :活动之外无发展 ,所有因素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人的主动活动。这点与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儿童心理发展观联系起来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人们不再空洞的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儿童积极的动手动脑,通过主动的活动来实现发展。
四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积累,而是认知图式不断建构的过程。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这四因素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它们本身不是充足条件。
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形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提供可能性。婴儿期出现手眼协调,是建构婴儿动作图示的必要条件。可能要成为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最低限度的习得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物理环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因此个体必须对物体做出动作。在这种动作中练习得来的经验,不同于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经验。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为两类:一是物理经验 (获得对物体特征的认识)二是逻辑数理经验(获得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经验)。在皮亚杰看来,认知来源于动作(动作起协调和组织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包括语言和教育等社会经验,可能会加速或阻碍其认知图式的发展。起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个体成熟与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图式的新建沟。正是由于平衡过程,个体才把接受到的信息组织起来,使认知发展。四因素相互作用,儿童认知不断发展。皮亚杰在教育上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心理特点,重视儿童自己动手操作获得实际经验。不少人以皮亚杰的理论为基础,设计课程,促进教育额改革和进步。
五 叶澜提出的二层次三因素论
我国学者叶澜教授通过对影响人发展 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二层次三因素”论。她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可能性因素(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对个体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和现实性因素(对个体的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两大类。
两因素对人的发展影响不在一个层次上,故称为二层次。每一层次中又包含不同影响因素:可能性层次中包含着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现实性层次指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活动。
先天因素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主要包括个体由遗传获得的特质,由受孕时父母双方遗传基因的组合方式与生命孕育过程中母体独特环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个体先天性和非遗传素质以及受遗传基因控制的成熟机制,它是既定的,又是潜在的,在机体发展中起着内部调节的作用。
后天因素指儿童个体出生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它是某一阶段主体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对环境的选择和作用方式等。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第二大因素,能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外部条件与发展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先天、后天还是环境因素,都只是潜在性因素,只是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真正使这些潜在因素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
可能性因素:↘↘
现实性因素:↘
叶澜认为学校教育是以上三因素的特殊综合,在个体发展中具有与环境影响不同的独特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同样托儿所、幼儿园是实施学前教育的专门机构,由专业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的教育和培养儿童。
综上,在教育与儿童发展额关系中,应当承认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并认识到这只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和可能性条件。真正决定儿童发展状态的儿童个体的实践活动。
只有通过儿童个体实践活动,才能将遗传、环境和教育所提供的的可能性条件转化为儿童成长的现实条件。所以,我们在开展儿童教育教学活动时,既要注意给儿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在条件,又要注意引导儿童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成为身心发展的小主人。
关于儿童发展的最全的几种理论全在这里的,市面上哪些是真正有益于儿童教育,哪些是夸大其词?那些哪些是性价比高的?哪些是炒作概念?你全都看懂了吗?
#疫情对民办幼儿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