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爱好和兴趣都以好奇为基础
好奇让我们想了解世界,以有趣的眼光看待世界,然后会发现到处都有令人惊喜的人和事。
然而好奇心有着自己发展的规则,它产生于未知,随后受到已知的启发,或被已知所替代,或被已知驱使去验证所知所想的一切。
被替代的,属于消遣性质,新鲜劲头一过,知道了就过去了;
被驱使去验证,则转化为主动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索。
被已知代替的,则成为人的爱好;被已知驱动的则成为兴趣
爱好和兴趣归属不同
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补充、具备的知识满足了初始的好奇心,从而停留于此就是爱好。
爱好止步于好奇心的满足,就会逐渐被淡忘或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要转变为兴趣,则需要进入更深一层的研究。
达尔文对动物的好奇心,驱使他去探索、去研究,好奇心之下看到“是什么”,更进步的研究“为什么”,是什么造成了现有的动物世界,长达22年终究写成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
父母以“培养孩子兴趣”展开多方位的引导,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兴趣所致并非短时间就能够带来耀眼的光芒,它需要多年才能显现。
爱好转变为兴趣
爱好有了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心,深入学习的意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对事物了解加深,量变达到质变,将很有可能创造一种新的事物。通常所说,创造源于好奇就是这个道理。
兴趣广泛,爱好众多是孩子的天性,源自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人一生下来就渴望探索世界,婴儿时期,躺在摇篮上,就想着用手去触摸、去抓住能够得着的东西,他们就要去了解世间万物。
即使手还没有抓握的力道,不能伸展自如的时候,他们甚至想着用舌头去探知力所能及的周边;所以看着婴儿舔东西,张嘴咬什么的时候,父母要做的是给他手里放上玩具,而不是制止、阻挡他们天生的好奇心。
好奇带来孩子的爱好,不断地想了解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想要转化成兴趣,并非送给孩子一套画笔、一本书、一架钢琴就可以养成绘画、阅读、练琴的兴趣。
爸爸妈妈需要留意孩子的目光,依照孩子的情况,从孩子众多爱好中,细心找寻那颗竹林中刚刚爆出的春笋,查看地势,留心呵护,耗时费力帮助孩子把它看好,不断地陪着孩子学得更好,做得更好,比其他人都更具优势,成为自己的特长,那就成为兴趣,也会把这个兴趣所致当成一种习惯。
爱好呈现的是一个起点,让爱好发展壮大不仅仅是孩子自己本身的事情,更多的需要父母帮助,发展过程中释放孩子蕴藏着的主动性,强化对知识的深入探索,将朦胧、不稳定的好奇心变成明确、良好的志向,终将成为相对稳定兴趣。
举报/反馈

教育即生长

1.4万获赞 2175粉丝
家庭教育,值得仰望,更需要学习。
亲子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