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橘妈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关于孩子敏感期的书,得到一个以前没有明显感觉到的感悟,那就是,孩子的发展是连续的,是层层递进的,是同一的,前一个时间段是后一个时间段的基础,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成长任务,他们构成了最后的发展结果。
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提出过一个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他把人的一生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对核心的矛盾,能够解决这些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就不会成为他之后的障碍,而如果没有解决这个矛盾,那一个人就会出现残缺性状态和不连贯状态。
敏感期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相结合,就能看出他们的共通点:孩子的发展,确实是连续而阶段性的。
埃里克森的理论很有意思,他将人一生整个过程都包含了进去,不管是刚出生还是到老年,人都会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就是终身成长的过程,而矛盾的顺利解决,也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我们今天重点来说说前3个阶段,也就是孩子0-6岁阶段。
一、0~1.5岁婴儿期
基本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度很高,于是造成了他对父母既信任又不信任的心理矛盾。
埃里克森认为,此时孩子的信任能够形成“希望”这一品质:对自己的愿望的可实现性持久信念。
也就是说,婴幼儿时期孩子能否拥有信任感,决定着他是否具有希望这一品质,而希望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信任感和希望有什么关系呢?
具有信任感的孩子,敢于去希望,具有非常强烈的对未来的方向感和前进感,给孩子带来自我力量的增强。反之,不信任感带来的自我怀疑,会让孩子不敢去抱有希望,对人生相对悲观,也不敢对父母做更多要求。
美国之前一个专家提出“不抱”孩子理论,他认为孩子的哭泣是为了让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动,如果父母不被孩子的哭声控制,则可以反过来控制孩子的哭声。很多父母效仿这种方式,最后发现这样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信任感,也可以说是安全感。
7、8个月的孩子会开始认人,他们在能够认出父母之后,会对父母出现很强的依赖性。虽然有时候很烦人,但这是一个孩子人生最初阶段最基础的需求,这个需求没有满足,他以后的人生中会不停的寻找,会不断的怀疑,无法充满希望的生活。
二、1.5-3岁儿童期
自主与害羞的冲突
一岁半之后,孩子第一个反抗期会开始出现,他会有较强的自主性,同时,坚持自己的意见,其实需要克服一定的害羞或怀疑心理,于是矛盾出现。
我看到过有位妈妈对着其他人评价孩子:这孩子主意大,每天穿什么衣服都要自己搭。孩子当时就在跟前,听了妈妈这话特别羞愧,脸都憋红了,紧紧闭着嘴巴不说话。虽然自主性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孩子坚持自主的时候还是会感到害羞,有的孩子选择克服害羞,有的孩子可能因此而克制自己的自主意识。
埃里克森把这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定为意志,如果能够解决这个矛盾,可以在孩子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也就是“不顾害羞和怀疑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当孩子出现自我意识,他会开始对外界的反抗,经常对爸爸妈妈说“不”,反复的说“我”,希望自己有自我控制能力,希望自己决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所以对父母来说,需要掌控引导孩子行为,与包容孩子自主感之间的平衡,不过分压抑孩子,也不过分放任孩子,在帮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允许孩子坚持自己喜欢的方式,并且在他意志力不足时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自主能力和意志力的关键,就在这个时期形成,这两种品质对孩子以后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意义重大,所以父母不要总觉得孩子此时的自主性是“不逊”,从而拼命打压,想让孩子听你的,反而应该鼓励孩子用意志力克服害羞心理对自主性发展的阻碍。
三、3~6岁学龄初期
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这个阶段的孩子主动探究精神萌发,他们有创造力,有想象力,喜欢问为什么,这是主动性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主动性遭到讥笑与遏制的时候,孩子会产生内疚感,这两种感觉就是矛盾来源。
比如孩子上课提问问题。
老师们都知道,孩子们上课提问问题的积极性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的,小时候孩子思维比较发散,常常在课堂上提出和老师想讲的内容无关的问题,看起来有点像是故意捣乱,为了继续讲课,有的老师可能会处理不当,让孩子感觉到内疚,从而主动性下降。
埃里克森认为,成功解决主动与内疚之间的矛盾之后,孩子就有了目的品质,“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
这个阶段的矛盾和目的性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孩子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说明他的目的性占了上风,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欲望,击败了内疚感带来的退缩倾向。
如果孩子目的感更强,哪怕老师批评他说你这样一直提问会影响大家的上课秩序,孩子也不会罢休,非要弄明白自己的问题,他有可能会课下去问,或者自己再去探究。而如果孩子没有生发出目的性或者目的性不强,遇到挫折之后就会放弃。
这是最容易帮助孩子成功的一种品质,目标明确的孩子其实并不多。
想要孩子出现目的品质,父母就要对孩子的主动性行为多加鼓励。比如孩子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事,主动想要在一个场合中出彩,父母都要维护孩子,自己不要嘲笑孩子,也保护孩子不受他人嘲笑的影响。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人格发展的奠基阶段,父母的引导,环境的影响对孩子非常重要,能否在矛盾中处理好矛盾双方的关系,让孩子发展处这个阶段成功后应该发展处的品质,是给父母的重大课题。
而了解这个理论框架,就是第一步,这样父母才知道,在什么阶段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此时重点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每个阶段都不留下遗憾。
同时,了解这些也有助于父母自己回顾自己的童年及成年历程,发现自己目前的矛盾,然后主动解决,在此基础上,去尽力弥补之前阶段没有解决的矛盾,让自己的人格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