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妈妈
著名作家德莱塞曾说过:“和睦的家庭是世界上的一朵花朵,没有东西比他更温柔,没有东西比他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一个幸福和谐的原生家庭是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基本保障。可原生家庭毕竟是孩子自己选择的,有些父母天生暴脾气,很容易生气,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孩子的性格。
害怕犯错的男孩,成了同事眼中的怪人
明伟重点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上班,起初领导非常看好这个高材生。可渐渐地发现,他总在工作中犯一些低级错误,但是从不承认错误,而且做事高调,就连加班也要发个朋友圈,让大家误以为他很努力。
这天,明伟出差回来后把重要资料搞不见了,领导要明伟好好想想放哪了,可他支支吾吾说:“一定是有人偷走了。”领导悄悄地调监控才发现根本没人经过他的位置,领导给明伟留面子,也就没再追究了。
没过几天,明伟又把一个重要报告中的小数点做漏了,害得领导大出洋相,领导说:“你怎么老是犯这种低级错误?”
明伟却说:“一定是打印的时候打印机打漏掉了。”同事们听到都躲着偷笑,可只见明伟面目表情非常痛苦,还用力抓掉了好多头发。
领导单独请明伟吃饭,聊天中了解到,明伟的父亲是个暴脾气,小时候对他很严苛,只要他犯错,就打骂加身,还要他在家门口跪搓衣板,他觉得特别没面子。领导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在错误面前反复演示撒谎甚至自残了。
其实,暴脾气的父母,养出的样子大多有这些共性,孩子长大很难有大作为:
1. 用谎言掩饰错误
因为只要犯错了,就会吃上一顿“棍子烧肉”,孩子从小视父母为权威,父母简单粗暴的打骂让孩子感到深深的恐惧。
他们一开始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尝试用谎言来掩饰自己的错误,一旦有一次撒谎成功的经历后他们便认为找到了“救命稻草”,不知不觉养成了习惯性撒谎的习惯。
2. 好面子,深度自卑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孩子7岁后认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开始逐渐去自我中心,去集中化。他们开始尝试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
而暴脾气的父母是不给孩子留面子的,明伟的父母总让犯错的儿子跪在家门口,难免受到邻居的笑话。
可谓是缺乏什么就更需要什么,因此明伟骨子里非常要面子,其实是隐藏在内心深深的自卑。
3. 没有原则,“讨好型”人格
明伟虽然工作表现不佳,但是在公司人缘还比较好。他害怕和人发生矛盾,每天早上打开手机就挨个给同事的朋友圈点赞。有时因为其他部门的资料不合规,他也得过且过地给人家通融,完全没有原则。
领导常常说,“你能不能坚持工作原则,不要给人讨好别人的感觉?这样是不利于你的职业发展的。”
明伟曾回忆说:“我特别害怕发生争端,因为矛盾会让他想起小时候父母一触即发的情景。”因此走进社会后,他总是力求和谐,甚至放弃原则,无法自控地养成了“讨好型”的性格。
4. 胆小懦弱,缺乏安全感
有一次公司客户因为费用问题出现了争执,来办公室大吵大闹,明伟是在场的唯一男同事,他居然不敢挺身而出,反而直接躲到厕所里,后来女同事们常常笑话他。后来同事们发现只要遇到冲突时,明伟总是拽紧了拳头,用力抓头发,表现得非常紧张。
因为从小受到暴脾气父母的影响,孩子害怕父母发火,害怕父母打骂自己,害怕父母不要自己,生怕一不小心又导致家庭战争爆发。长此以往,他们心里非常缺乏安全感,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
可是,很多孩子都是“踢猫效应”的受害者,父母在外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就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弱小的孩子了身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效应。
父母情绪不好时,不妨试试这么做:
a冷静5分钟再进家门
如果父母今天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父母不妨在回家前冷静5分钟,把不良情绪关在门外。
b用沉默代替恶言
有时父母本不想用语言来伤害孩子,可在不良情绪下控制不住自己,事后又会非常后悔。其实,每次对孩子发过脾气后,即使很快和解,也不代表亲子感情完好无损。
有些伤害在孩子心里是永远无法愈合的,父母情绪不好时,面对吵闹的孩子,不妨少说话,适当地沉默要比恶言相对好太多。
宝爸宝妈们,你们容易对孩子发火吗?
举报/反馈

西红柿妈妈

146万获赞 20.6万粉丝
公共营养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陪你一起科学养娃,育积极乐观孩子
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电商达人,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