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新舍荣获英国知名建筑杂志Architectural Review联合MIPIM评选的2020未来建筑大奖。熊猫新舍由 EID Arch 首席建筑师姜平主持设计,在其建筑设计方案公布之际,曾被包括designboom、ArchDaily等国际专业建筑设计媒体广泛报道并引起高度关注。这是继2019 AIA HK 设计大奖之后,熊猫新舍获得的又一殊荣。
由于世界范围内爆发新型冠状病毒,官方宣布原定于3月11日在法国戛纳举办的颁奖晚宴遗憾取消。本次AR奖项包含十五个类别,经过来自国际专业评审团队的仔细权衡,EID Arch与包括MVRDV、3XN、Nikken Sekkei等在内的设计机构脱颖而出,荣获Jeu d’Esprit特别奖,该奖项是仅有的三个跨类别奖项之一。
英国AR未来建筑大奖由国际地产投资大会暨展览 MIPIM 联合知名建筑月刊 Architectural Review 举办和颁发,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未建和建成中的杰出建筑与城市设计项目。英国《Architectural Review》创刊于1896年,致力于报道全球有独特设计理念的建筑,建筑师的作品以能登上其所推出的年度建筑奖已成为了建筑界的一种荣誉。自 2002 年创办AR奖项以来,已经成为年度国际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新舍的设计概念缘起于景观、建筑和大地艺术的融汇。设计不仅为访客与工作人员提供便捷的步行系统,更优先将对动物的环境友善体验纳入思考,以尽可能减少生态的异化。”——姜平,EID建筑事务所首席建筑师
为建设成为全球顶级的大熊猫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旅游目的地与文创基地,成都国家大熊猫研究繁育基地正在其园区内进行扩建。四个融合了新型功能的熊猫新舍总建筑面积达12,287平方米,在未来将承担起基地实验室研究和熊猫行为活动研究的作用,同时,公共教育及科普旅游每年将吸引全球数以百万计的熊猫爱好者到访。
建筑、景观与大地艺术的融汇
得益于成都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启发,EID Arch提出以环境友善及熊猫友善为出发点,融合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依托山地地貌顺势而为,勾勒出最原初的几何圆形,将熊猫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怀抱于建筑与景观之中。坐落于原生态自然场景之中的熊猫新舍将成为大地艺术的一部分,功能涵盖室内展示区,熊猫兽舍,后勤区,以及室外活动展示区。
动物友善的沉浸式观赏体验
熊猫新舍作为大熊猫的养护中心,致力于促进跨学科的合作。新舍的设计围绕四个适于观察及参观的圆形露天庭院进行组织布局。建筑以环抱自然的方式围合了室外活动场地,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水系的蜿蜒变化,为熊猫和访客提供了丰富的自然场景体验。
串联起各个场馆的木栈道定义了访客的参观游线及熊猫的活动场地,游客顺着地势的高低游走于熊猫新舍户外活动场地之间。栈道设计结合地下、下沉平台、探秘支道的多种参观方式,让游客沉浸其中的同时保证了大熊猫的适应性。辗转到室内,游客通过地堡的形式从低处观察大熊猫的活动,建筑周边配备的喷雾系统最大限度地模拟自然生态,为大熊猫营造出一个舒适的温度与湿度环境。
与自然共生的栖居
为了给大熊猫创造模拟野外的生活环境,建筑外立面采用现浇混凝土墙,木质格栅等“熊猫友善”的建筑材料,以做到就地取材,提高环境保护效益。建筑和栈道均采用木质材料,加强建筑与景观设计的一体化。
四个大熊猫新舍的设计融合了景观、建筑和大地艺术,使建筑融于自然,同时以自然环境作为创作媒介,建筑仿佛是与自然互动的艺术装置,创造出一种富有艺术情景的大地艺术形式。未来,熊猫新舍将为中国带来一个融合科技、教育、艺术和娱乐的独特文化体验。
目前,项目2号馆的基础开挖工作已完成,1号馆和3号馆正在有序进行中,预计将在2021年5月正式开园。
近期施工现场
业主: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建筑面积:12,287平方米
建筑类型:科研机构/文旅展览
建筑设计:EID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姜平,AIA
设计团队:鲍嘉禄(项目总监)、陆生云(技术总监)、马云鹏(项目设计师)、张双、何晨迪、范荻、孙晓旭
顾问团队:
施工图设计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规划咨询顾问:上海天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英国查普门泰勒建筑设计事务所
本文资料来自:EID建筑事务所
举报/反馈

GA环球建筑

14万获赞 1.7万粉丝
24小时提供全球最新建筑、景观资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